其實就是最初制定历法的过程,或者說盤古代表了古代開始制定曆法的時期。
下面採用易學方法解密“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記載最早見於東漢末徐整著《三五曆紀》: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裏。
“混沌”為模糊不清。“雞”為知時獸。
“盤古生於其中”,盤古產生於計時體系,“盤”,為盤,鎜,古意承載的器皿。“古”,從十,從口,象形字為一個“十”插入一個開口的器皿。我們知道河圖數包含1-10,為先天數,由其可演化更多的數列。囙此“盤古”之意呼之欲出,我們暫時還叫“盤古”吧。
“萬八千歲”,後世解釋成18000是錯的,其實是10800,皇極經世以10800為一會,子會天開,醜會地辟,寅會生人、獸、禽,以129600為一元,為12會。這個數當然是用來表達日月週期的一個節點數,而且是大週期。同樣其也可錶小週期,10800以其為整周360的30次,陰陽各15數。
“天地開闢”,計時模型開始建立。
“陽清為天,陰濁為地”,以順逆開始使計時模型運轉起來,本質源於日月互相運動。
“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盤古處於其中,先天數1逐個演化成2,3,4,5,6,7,8,9,10。謂之“一日九變”,“日”,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從囗一。由1數演變出9數,先天之數可用於計時,可用於計日月週期變化,謂之“神於天,聖於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此處有兩種說法:1、河圖定義1、2、3、4、5為生數,代表內氣、本氣、地氣,為陰為雌;定義6、7、8、9、10為成數,代表外氣、天氣,為陽為雄;2、河圖以1,3,5,7,9,為陽,2、4、6、8、10、為陰。以後者為准,天1則地2,天3則地4,天5則地6……謂之“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計時系統日增一數,如此到大週期節點10800年,“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裏”,河圖先天數1,3,5,7,9為生數,以1起,故“數起於一”。1+地數2,天地數相合,“立於三”,此為一次演化。天數1+地數4=天數3+地數2,為5,此為二次演化,類事物開始變化,故“成於五”。七、九為三四次演化,最終以九為先天數內陽極之數,謂“天去地九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