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易学流派有个象数学派,其特点为以象数图式解易。以北宋邵雍为代表,源于宋初陈抟。陈氏作龙图易,传先天图。说白了就是此派重易数,相比于之前年代和同时代“满天扯道理”的义理派,象数派重易数的论述,然后由易数的规律引发“易理”的阐述,而易数的论述着重从一些图式入手,结合天体易象,这样“象数”皆备,论其“易理”来有理有据。
据宋元明人记载,陈抟以先天太极图、龙图、无极图传世,邵雍、刘牧、周敦颐等得之,加以阐发。邵雍著《皇极经世》,制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位图、次序图等图式,以解释宇宙、自然、社会、历史,以“元会运世”说明阴阳消息的自然史与古今治乱的社会史统合于一,建立庞大的先天象数学体系。对后世易学有深刻影响。
易数虽然自古有之,但发扬光大的还是宋时期,而陈抟的先天图也并非自己创造,而是有历代传承的,只不过他贡献出来了。
这些图式不仅被制作成图案在历代的家族中私传,其实也早已经刻在岩画上,作为文物一直流传。比如上世纪90年代在新郑市境内的具茨山上考古大量的此类图案,发现遗存总量已超过2000处,岩画个体2800多个,其中岩画石数量有188块,共有岩画约284幅,其中梅花状圆穴图案共71幅、双排状圆穴图案共76幅、方穴共28处、网格状34处、字符形9个、人形槽3个、1200多个单圆穴,另发现有两处疑似巨石石棚。据科学考证,这些岩画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之久。这其中就包含一些流传的先天图雏形。如下图:
陈抟传邵雍,而陈抟亦有传承,至少得追溯到三国的“关朗”,关朗有个显赫的先人,为关羽,《河洛精蕴》云:“元魏太和时,关朗子明,述其六代祖渊有《洞极真经》。其《序本论》云: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右七,四前左二……”意思就是说,关朗家流传一本《洞极真经》,里面就记载着河图图示。这些图案一直以来就被古代人当做宝贝流传。而三国时期,蜀汉居古蜀地,古蜀地又有三星堆和金沙文明,很难不让人想到这些图案最早出于蜀地,而巴蜀地的古彝族有一本书叫做《宇宙人文论》,书中阐述彝族先民对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以及万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认识﹔论述阴阳﹑五行﹑干支以及人体部位和气血经络等﹔讲解天文历算知识等。还有一些图式,比如类似于八卦图的图式:
除了文字表述不同,符号不同,其它意义类似。
我们不去追溯先天图的来源,因为你要追溯还能到更早的印度文明,比如下面这张图案,埃及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前2134年),八联神创世的神话。
我们来看看陈抟的《龙图三变》:
《易龙图序》原文:
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然则何以知之?答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况夫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其次序矣。故自一至于盈万,皆累累然,如系之于缕也。且若龙图便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
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
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大矣哉!龙图之变,歧分万途。
今略述其梗概焉。
原文主要讲的就是:合(河)图,说白了也就是说河图(与洛书)图案的来历,是怎么形成目前下面这样的图案的。
后人根据陈抟的序文搞出了个“龙图三变”,如下:
上面这图的意思是:一变确定天地数;二变是数字排列;三变出来河洛图。
很多人把它作为河图洛书的来源,并且拿各种证据来佐证,还有说“易经来自龙图三变”、“龙图三变是河洛的超镜像图”、“龙图三变是宇宙变化图”、“龙图是真河图,河图是假河图”等等,我倒是想问问:龙图三变是怎么变出宇宙来的?画个图出来看看。
实际上《易龙图序》也并不是河图和洛书的来源解释,只是解释了里面数字(黑白点)的排列秩序,以及一些易理上的说明。是陈抟自己的理解,而且他也说“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是他从八卦九宫中找到了灵感和线索。不过陈抟应该清楚河洛所表达的日月“象”,所以说:况夫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其次序矣。
我们来看看易龙图序:
“上二十五,天数也”,当代很多人知道“天数”、“地数”,但基本上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让他们证明为什么:天数是二十五?他们只会用 1+3+5+7+9=25 来证明。那小学生也能证明了,因为这是小学数学的内容。倒不如直接说:天数就是10以内奇数合,地数就是10以内偶数合。喜欢玩数学的人就是这么解释的。那么“象”在哪?且如果把天数和地数比作阴阳,难道不知道阴阳本互根,那么天数不也是地数?概念不是混乱了?到底是天数30还是地数30?
古人制定符号概念,一定有日地月天象来佐证。
下面是河图和洛书的解释,未见有人说过,只简单说说,明者自悟。
1、合图,日月合图,由日月运动的象可佐证。
2、天数总和为一年均分后视运动下古人观月相的变化。地数总和为实际情况下,视运动的月相变化数。
3、中五位置正是先天和后天的变化枢纽所在,象差5。也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所在。
4、中五的产生诞生模型中的五行土定义。
5、洛书为实际情况下(后天或者地数),一周天的象数变化。
6、河图自带先天和后天“象”变化数,由河图可推导洛书。
7、天数推导大衍之数。
8、十月历可验证河图,众多物候规律,现象皆可验证河洛图示。因为这就是地球的特性。
9、以上所有变化的根源在于:地球结构。
下面来看看邵雍在“先天象数章”中的论述。
开篇解释八卦形成,“八卦者,明一交一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数往也”,邵雍也是从阴阳运动入手,本质就是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规律变化。
“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这是数学上的“加一倍法”,也是数字的规律,并且数字是可以无限扩展的,无穷无尽,但是就犹如建高楼要打地基一样,基础易数必不可少。
由乾坤二卦而推导其余六卦,数字规律也可推导,形成八卦,以“乾分,坤翕,震长,巽消”为规律,安排易象,将乾坤定为父母,将其余分为三子,三女。这一点与古印度的八卦不同,古印度的八卦是八对夫妻,就是上面那张古印度八联神创世图。对于其余六卦的形成,邵雍是这样解释的“乾四分取一以与坤,坤四分取一以奉乾。兑分一阳以与艮,坎分一阴奉离,震巽以二相易,合而言之,阴阳各半”,这是数字上的规律。邵雍称之为“体者八变,用者六变”。并且“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以六卦变而成八”,四正方不易,而两方互反,所以六卦成就八卦,在六十四卦的易经排序中,也是上经30卦,下经34卦,实际上是28卦互反,加上八纯卦,那么就是36数,这里邵雍对应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序解释。所以接下来说“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变而成六十四也。故爻止於六,卦尽於八,策穷於三十六,而重卦即於六十四也”。
这一大段篇章全部是邵雍对于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解释,指出:卦成于八,重于六十四,爻成于六,策穷于三十六,而重于三百八十四也。天有二正,地有二正,而共用二变以成八卦也。天有四正,地有四正,而共用二十八变以成六十四卦也。
根据上面的原理,推导:乾坤坎离为三十六卦之祖也,兑震巽艮为二十八卦之祖也。因为四正卦以“正者四,变者二,共六卦”,“大成之卦,正者八,变者二十八,共三十六卦”,以八卦规律对应六十四卦排序。
以36数为“用策”,我们上一篇介绍过“用策”,则用策与6数成216,这个216数不仅是爻的总数,也是乾之策,也是太阳的周年运动规律,也符合一系列的物候现象。
再根据上面的结论,邵雍推导出六十四卦其它卦序列,“三十六去四则三十二也,又去四则二十八也,又去四则二十四也。故卦数三十二位,去四而言之也,天数二十八位,去八而言之也。四者乾坤坎离也,八者并颐中孚大小过也,十二者兑震泰既济”,这样,解释完了六十四卦的由来。就得出了下面这张图的序列。
以上是《皇极经世书》中先天象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