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俄边境向北直到北冰洋的辽阔土地在地理划分上通常被称为“北亚”,这个名词的热度比起诸如“东亚”、“东南亚”、“西欧”等词汇可谓低得惊人,原因就是这里被俄罗斯一家控制,没有什么争议热点。那么把时间倒退回数百年前,当沙俄还蜷缩在乌拉尔山以西时,这块土地明明距离中国更近,为什么最终却被俄国人收入囊中呢?有砖家说是“气候”,有学者说是“动机”,今天我们就来驳斥一下这些流传甚广的谬论。
时间窗口不同
关于文章题目带出的疑问,读者朋友们可以上网搜索,网友给出的答案千篇一律,并且经过无数作者的复制粘贴后变得沸沸扬扬。其观点总结起来无非一句话:俄国自西向东处在同一纬度,属于渐变型气候;中国自南向北跨纬度北上,属于突变型气候,因此前者相较后者更容易适应,俄国征服西伯利亚也就在情理之中。可动史君要说:这纯属胡扯!从人种的角度来说,不论中国人还是俄国人,他们的耐寒极限都相差无几。从温暖过渡到严寒,不论这种过渡是“渐变”还是“突变”,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换言之,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和食物保障,俄国人该冻死一样冻死,老天爷不会因为你是从同一纬度来的就另眼相看。【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查看早期俄国派往西伯利亚探险队的相关资料,看有几个是被打死的,又有多少是冻饿而死的。】
话说回俄罗斯,早在1380年莫斯科公国就已经击败金帐汗国,后者随即不断分裂,并最终被俄罗斯各个击破。公元1550年前后,沙皇俄国消灭由金帐汗国分裂出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米亚三个汗国,从此扫清了横亘在俄罗斯与西伯利亚之间的一切障碍。此时站在这个时间点上看遥远的中国,直到1755年大清帝国才彻底摆平准噶尔汗国,中间相差至少两百年。消灭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之后,俄国开始高歌猛进向东深入,此刻辽阔的北亚仅剩一个西伯利亚汗国在苟延残喘,且全国人口不到20万人。可想而知,面对俄国人的火器和弯刀,大部分处于石器时代的土著部落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到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灭亡,俄国人彻底控制该地区。
征服模式不同
早期受制于国力,欧洲各国对外扩张都不是以国家力量直接出面组织,这样的代价成本过于高昂,相反多数情况下是政府资助探险队,由后者完成征服占领,而后再与国家共同分享战利品。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征服模式概莫能外,那些被派往远东的哥萨克探险队尽管人数稀少,但装备精良,在与当地土著的较量中鲜逢敌手,更重要的是他们代表国家行为。这一点让中国人尤其无法理解,要知道一支由政府资助,却不受政府控制的私人武装到达化外之地,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这样一来,烧杀抢掠就都成了正义之举,到最后还是由国家埋单,这在信奉儒家文明的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战略方向不同
在网上,与“气候说”并行的还有一种说法叫“动机说”,意思是中国人习惯穿棉麻,而欧洲人习惯穿皮草,所以作为皮毛出口大国的俄国对西伯利亚的皮毛贸易有着极强的欲望,相反中国人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却对寒冷的北方不感兴趣。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严格来说只对了一半,即农耕中国确实对西伯利亚不感兴趣,但俄国人向东发展的动机却不在皮毛,而在另一种资源——出海口。
不论哪个时期的俄罗斯都对出海口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痴迷,因此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与瑞典大打出手,叶卡捷琳娜二世在黑海与土耳其相互火并,不过这两处海域都无法直通大洋,于是心有不甘的俄国人只能马不停蹄地向东疾行,以求在太平洋沿岸找到合适的出海口。或许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俄国人费尽心机找到的海参崴依旧是个半不冻港,但回过头来看自己打下的疆土却已经位居世界之最。
西伯利亚比例太大了。其实没那么庞大
失败了,这不管国家的事,是私人行为,可别对我们国家宣战哟。
等百年之后,这还是一部分暴徒个人行为,要谴责道歉,我们整个国家还是文明的。
相反我觉得我们祖宗稳的一批。
就特别说清朝一代,站稳东北、贵州、台湾、北疆、北甘。而且之前打了这么多敌对国家,这已经是古代的极致了。
反过来就是俄罗斯联邦,我想我们在用单一制的时候他们一定是羡慕的吧。可惜了乌里雅苏台哟。
元朝奴役汉人?元朝社会的宽松度远高于明清两朝,作者直到现在还不能跳脱民族主义史观的陈腐窠臼。另外,面对北遁混乱的蒙古,朱棣五征收效甚微,实难想如果明朝又面临一个统一的蒙古会如何?这是明朝自己的问题。
关键我们祖先,内部问题,天下和而分,分而和。汉族,对于沙漠地区,东北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都是占领后,控制不力。没有移民,长期占据的方法。
而清代,少数民族,光消化内地汉族,就够呛。我参观过福建一个清兵兵营,孤零零的,满族人少啊。让他去开发西伯利亚?l;连自己发源地都保不住,(因为都迁居南方去了)
其实俄国,也是全力向欧洲发展的,现在也是,但是遇见阻力,不得不发展西巴利亚。他最后可以控制,是因为引进西方技术,人数少也可以。而清朝啊,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