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煞作为术数中的特异存在,一直以来像是一个幽灵,潜伏在各类古籍之中,历代大家都对其有所评述。而目前术数界对于神煞的态度是比较暧昧不清,一派认为神煞非常关键,不可弃用。一派认为神煞巧立名目,为繁杂伪学。
01
惯常闲聊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内容是神煞,关于神煞这个东西的话,我相信大部分术数界人士都是有所了解的。至于神煞的话,因为历史上,它是在各个时期的古籍和大家论述中都是存在的。
首先就是神煞在术数体系中的使用,比较经典的几个大类有,八字,六壬,六爻,紫微,择日,风水,等等等等。几乎所有术数都在或多或少的使用着。
但是神煞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神煞。市面上还没有人系统的讲解的,至少我目前看来是这样。
一方面是因为神煞它实在的是太多了,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天文禁令的放松以及官方允许民间造历,于是通书盛行,通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老黄历的前身。
各种神煞太多了,各种体系混杂,一个个的非常难以考证源头。有的神煞可能春秋时期就有,有的可能宋朝才出来,等等等等。
另一方面就是在今天没有人愿意深究这些东西,包括术数界的名家大家们,实际上他们在论及神煞的时候,也是对这些论述的非常含混模糊。经常糊弄糊弄就写书混过去了这也就造成了今天的术数界,对于神煞的认知问题。
而本文要聊的就是,神煞是怎么来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什么特色,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神煞。
02
神煞简史与一些考原
以血忌和四利三元为例
首先我们谈谈早期神煞,神煞这个东西,最迟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故事和例子,就是墨子渡江,碰上日者的故事。
《墨子·贵义》说:'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对这里按:“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
当然了,这则故事只能说明那个时期已经有了系统的出行择吉的术数方法,很难直观的从故事中看出神煞的存在,在这里讲这则故事主是为了引出日者这一概念。
日者,其实也就是古时候候日子的人,可以这么去理解。
关于日者,最经典的例子是《史记日者列传》里谈到的日者七家。
《史记·日者列传》
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人取於五行者也。
日者之名,有自来矣。吉凶占候,著於墨子。齐楚异法,书亡罕纪。後人斯继,季主独美。取免暴秦,此焉终否。
包括现在考古所发掘出来的一些先秦的简,大量的都是术数内容,并且名为《日书》。
可见不同体系的这类神煞周游的术数,在秦汉时期已经非常流行了。像是刑德这种规律性的两个神煞的运行模式,也完全是后世神煞的模样了。
在这里,神煞也早早的用于了先秦时期的兵阴阳术中,可见神煞实质上来源甚古。并不是到了唐宋元明一堆术士乱编才这么驳杂的,而是非常早就有着其起源的。
然后大家肯定会有疑问
那神煞到底是什么?
首先呢,最早对神煞 '系统的' 下定义的,应该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术士,萧吉,也即《五行大义》的作者。
第二十论诸神
诸神者。灵智无方。隐显不测。孔子曰。阳之精气为神。又曰。阴阳不测之谓神。一解云。神。申也。万物皆有质碍。屈而不申。神是清虚之气。无所拥滞。故曰申也。语其神也。名有万徒。三才之道。百灵非一。并从五行。难可周尽。今且论所配五行。辨吉凶者。
然后后文中都是当时的一些主流式占神煞,比如六壬十二神,太乙十六神,九宫贵神等等。但是在这里,这些就是被称为诸神的,也就是说在中古时期的术数领域,神煞还是被相当重视的。
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基本是将神煞看作神真实存在,并且是可以窥测的,通过术数的计算方式可以探索到一些运行规律。
然后在这一章的最后
神既清虚。游无定所。故在宫间牙时有不同。既八卦配于五行。故附此而录。诸神占候之法。各有别注。不劳于此委碎。名字之义。故以略谈。至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岳渎。井灶衡门。爰及人身。诸神非一。帝王之所崇祭。百姓之所祈祷。如此之例。名数甚多。其于五行。更无别义。故不备说。又。卜筮所用杀历诸神。正是左右岁月之闲。逆顺季孟之际。亦无俟于具谈。宁劳曲解。此前诸神。占候之网维。三才之理要。故以次述。
这里谈论的就是除了当时主流的一些术数体系外的杂神了,包括认为灶中有神,井中有神。“其于五行。更无别义”这些民间杂神或者官方祭祀的神,与术数的神,“五行一类”的神,是不同的,后者术数中的神,是占候之网维。三才之理要。包括后面提到的卜筮用的神煞日历的诸神,萧吉也是认为应该理性看待的。
要注意,萧吉当时已经有许多杀历,也就是煞历,当时已经有历书和神煞的编排。
通观上文,显然萧吉是认可术数中的规律性运行的神煞的存在的,并且认为这些是占候之网维。三才之理要,是真理并且非常关键。
当然,谈论这个只能给大家确定一下,古人对神煞的理解和认识。还不足以论述神煞的怎么来的,我们再回到早期的日者们的著作。这里就以“血忌”和“四利三元”为例。
首先
要知道一件事情
就是市面上会有许多人
大言不惭的告诉你
神煞来自天文
术数来自天文
什么都来自天文
实际上说这些的人
连抬起头来看天都没做过
神煞的运行规律
很显然是和实际天文有所割裂的
这是我们必须认清的理性认识
也是动动脑就知道的
那么神煞和天文有关系么?
有
在这里就以血忌为例
这个神煞非常典型
首先提起血忌,比如你之前完全不了解这个神煞,有一天翻开历书,看到它,你们会想到什么?血光之灾?忌讳血?觉得这个名字很吓人对吧。
没错,后世许多的神煞也正是这样。名目一堆,但是却不知道出处,而历书中编排着,却没讲怎么用。
于是后人在使用的时候,80%的对神煞的理解,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望文生义,然后几乎全部都是望文生义。
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八字里有多少种贵人,你能说清这些贵人间的区别么?我相信市面上没有几个大师能答得上来,什么天德贵人、月德贵人、天乙贵人、太极贵人、福星贵人、文昌贵人。你能告诉我,他们间的区别是什么吗?
普遍八字从习者,只会用一句,啊,你八字贵人多啊。然后敷衍了事,比如上面的血忌。一般人没有了解过的,然后六壬书里也没有详细说明的,然后软件排盘里有这个。然后他们看到这个名字就发怵,然后以凶来断,这就是目前术数界对神煞的使用和理解现状。
血忌这个神煞,至少可以考到秦朝。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中就有。但是在这一时期,很奇葩的,血忌是以星宿来定的。而不是现在我们通常使用的,以地支来定。而到了汉朝,有多处出土的汉简,也有着许多血忌的使用。然后有两本用星宿定,有两本用干支定的。
(1) 《居延新简》(E.P.T65:425B):“(六月)十八日丁酉满,血忌,往亡。
(2)《敦煌汉简》(敦1968B):“(闰月)十一日甲午破血忌天李。
(3)《孔家坡汉简》(孔397): “血忌:春心,夏舆鬼,秋娄,冬虚,不可出血若伤,必死。血忌,帝启百虫口日也。甲寅、乙卯、乙酉不可出血,出血,不出三岁必死。”⑤
(4)《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港73)云:“娄、虚,是胃(谓)血忌,出血若伤死。”⑥
注意孔家坡汉简的“血忌:春心,夏舆鬼,秋娄,冬虚,不可出血若伤,必死。血忌,帝启百虫口日也。甲寅、乙卯、乙酉不可出血,出血不出三岁必死”
这里的血忌编排是有着其原理的,如春天是苍龙七宿所主“角、亢 、氐、房、心、尾、箕”,中星为心宿。其他几个星宿的设定同理,为每个季节的气运在最旺盛的位置状态。
而血忌在早期日书中,最初的本意就是在犯血忌的日子或方位,忌受伤出血,忌针灸放血疗法,因为在节令之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也随之气血旺盛,不便损耗,会对人影响过大。禁止甚至有不出三岁死的说法。
而到了东汉时期,血忌又有了新的概念引申。
东汉王充撰《论衡》描写了当时人们对“血忌”的看法,从中反映出汉代“血忌”观念的盛行及世俗民众对此禁忌的重视程度。如该书《四讳篇》云:“祭祀言触血忌,丧葬言犯刚柔,皆有鬼神凶恶之禁。人不忌避,有病死之祸。”又《讥日篇》载: “祭祀之历,亦有吉凶。假令血忌、月杀之日固凶,以杀牲设祭,必有患祸。……如以杀牲见血,避血忌、月杀,则生人食六畜,亦宜避之。”《辨祟篇》也说: “血忌不杀牲,屠肆不多祸。”引文多次强调“血忌”日不适宜举行祭祀活动,其成因恐怕是源于“血忌”不杀牲的禁忌传统。
包括还有太平经
《太平经》卷112 《写书不用徒自苦诫》云: “或当怀妊之时,雷电霹雳,弦望朔晦,血忌反支,以合阴阳。生子不遂,必有祸殃。地气所召,反怨仓狼。为恶报恶,何复所望?不知变易,自职当绝灭无户,死不与众等。”这段引文反映了当时民众中流行的一种看法:适逢避忌之时乃当断绝交配行房,以免受孕生子、触犯禁忌而招致灾祸。文中谈到行房择时应刻意避免两种情况:气候变异(风雨、雷电、霹雳)和特定时日(弦望、朔晦和血忌、反支)。其中,“血忌”就属于必须予以回避的日子。
也就是说,犯血忌的日子,阴阳不接,不适合啪啪啪
看起来使用上有了很大的区别,实际上这个和之前提到的血忌日不宜出血,原理上是没有出入的。都是非常经典的天地阴阳消息思想和避忌思想蕴含在内。
而这也正是古人设计血忌这一神煞的初心。
至于地支方位的血忌,甲子值日的血忌。也是出于这个理论原点而设计的。因为我们知道十二地支可以对应二十八宿的,包括春秋时期的将天分为十二次。所以变形一下自然就可以弄成地支的。
然后甲子值日里面,干支自然可以纳东西,复杂的神煞运行规律可以经过编排安插到甲子值日中。自然也可以弄成简单的值日的神煞然后便于民用,民间的日者们翻翻历书就能搞定,能简化许多步骤,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样也是有弊端的,就是最后人们只知道用,不知道源头了。后世大量的无用神煞,就是这么来的。
在这里我们也谈谈四利三元。四利三元即一太岁,二太阳,三丧门,四太阴,五官符,六死符,七岁破,八龙德,九白虎,十福德,十一吊客,十二病符。
名目是不是很多,但是在《选择求真》中,对于四利三元是这么解读的。
辩四利三元
《选择宗镜》曰:“李淳风四利三元,一太岁,二太阳,三丧门,四太阴,五官符,六死符,七岁破,八龙德,九白虎,十福德,十一吊客,十二病符,太阳,太阴,龙德,福德为吉,余方皆凶。”
按三元之义未详,而四利方则载于通书年表,八凶方皆载于时宪书。今以各义例推之:太岁、岁破不敢犯也,丧门、吊客则合拱岁破以冲太岁者也,官符、白虎则三方吊照太岁者也,病符旧太岁也,死符旧破岁也,惟太阳在太岁之前,方兴未艾,龙德在岁破之前,安吉无虞。太阴、福德界乎太岁、岁破之间,不冲不照,其吉固宜,然此乃从太岁起例,犹日之有建除,故《宗镜》又有以四利配建除之说。若以三合而论,则辰戌丑未年之太阳又为劫煞,寅申巳亥年之福德也为劫煞,太阴又为天官符,子午卯酉年之龙德又为岁煞,不可以吉言矣。故当兼看各神,不可执一而遽以四利为吉也。
也就是说,这十二神,完全只是以太岁和岁破为核心设计的吉凶属性,而外面展现的,比如病符等名字,其实是去年的太岁所在位置,自然为残余的害气,也就名为病符了。
还有就是我们能发现,方位和月建属性的神煞,基本都是以十二地支为雏形进行编制的。原因正是十二地支来源已久。而四利三元设计为十二神,也不过是套用了当时早已都在用的十二地支方位模型。所以设计为十二个。
这正是古人设计神煞的,根据原理而设置的初心,而我们后世的术数研习者,正是要探明原理,才不会迷误。
最后呢,我们再简单的谈谈神煞简史。
在早期,神煞是有着多家论述的,所以有了史记里的日者七家撕逼大战。而他们各自流派的一些闲散理论,慢慢的也就发展成了各种各样的神煞,并且进入历书使用。而后来的术数也使用着这些前辈的理论模型,以及依靠历书。
这就是神煞是怎么进入我们今天后世的大宗术数的时代背景和缘由。比如八字,比如六壬,等等等等。魏晋时期的阴阳术数之学,是很兴盛的,继承了东汉的遗风,比如可以看看北齐书啊啥啥的。然后隋唐时期也是,尤其是到了唐朝,理论和神煞名目的繁多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知名历史时间,就是吕才修《阴阳书》。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吕才与学者十余人奉命删订“阴阳书”,“才多以典故质正其理,虽为术者所短,然颇合经义”(《旧唐书》卷七九),“才于持议,儒而不俚,以经谊推处其验术,诸家共诃短之。又举相惑以祸福,终莫悟云”(《新唐书》卷一○七)
作为一次重要的,受官方指示所进行的学术整理,把当时的各种术士们编造的神煞体系进行了总和和批判,包括我们都知道敦煌里头宝贝很多,而敦煌藏书里,大量的术数内容,几乎都是出自唐朝的阴阳生之手。
《册府元龟》帝王部一四四,弭灾第一曰:“干元元年五月己亥亢旱,阴阳人李奉先、自大明宫、出金痛及纸钱、太常音乐仰之,送于曲江池、投龙
比如这里提到的阴阳人,不是今天的女装大佬定义,而是差不多官方术士的这种设定,在当时是各地广泛培养的。
所以你们也大概明白为啥遣唐使来了几次咱这之后,就有了日本阴阳道。包括现在存着的《大唐阴阳书》,实质上就是一本具注历,里面大量的历书编排每日神煞,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翻。
我们之所以谈这个,就是为了说明一段历史,就是八字里为什么那么多神煞,目前八字都把理论雏形推到李虚中命书,实际上,唐朝当时还有许多的禄命术的,比如推人游年八卦法,星命等等等等。
这些是比较难搜到的,但是你研究敦煌学就能发现许多蛛丝马迹,而到了五代时期,当时具注历的发达,以及禄命术的日趋发展,徐子平在创设八字理论雏形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借鉴历书中的许多神煞,用于完整自己的体系。
这也正是人们说的,神煞可以用于补天官、月将、六亲所描述不足。八字的理论模型还是你出生时刻的禀气论的,你出生时刻的天地各气状态。而神煞,作为天地状态的一种描述,自古传承。自然完全可以作为这一天地状态的描述的参考,这正是神煞进入八字的真正历史背景,
所以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正确看待神煞的真正作用了。在占卜当中,之前也有同学说过了,袁树珊、韦千里,秦瑞生等人,都不用神煞,这是为什么?
在这里先说一个定论
就是神煞的重要性是应当重新审核的
三传吉凶有狐疑,全凭煞到解心迷
这是六壬神煞赋里得一句话
比如你算出来一个丑,然后刚好起着破碎煞。那么你在取象的时候自然会联想一些琐碎,破坏的物品。而你直接占,怎么联想到这些?
这正是神煞在占卜中的一个重要辅助作用,也是我们了解了神煞来源之后,很自然能得出的结论。
其实吧,关于清末民初时期的神煞弃用论,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就是到了宋元明的时候,天文禁令慢慢放松了,民间大量的通书也流行了,各种神煞层出不穷。比如台子以前的一篇推文,小六壬那个,里面提到的兀法,曾经作为宋朝的上官拜命必究之学。
还没传到现在就已经淘汰的只剩小六壬了。期间还有多少其他神煞体系也是这个命运,不得而知。
总之各种巧立名目,这也正是《御制星历考原》,《选择求真》,《协记辩方书》它们需要出世的真正原因。
神煞原有百余名,其余无验皆捡出
太多乱编的,一个六十甲子,能给你神煞安插几百个,然后每天有吉有凶,令你无所适从,完全日子过不下去。而这情况也影响到了明清时期的术数发展。比如六爻吧,《易隐》没几个看的下去的,神煞多到你炸。比如八字吧,《滴天髓》被奉为经典。太过繁杂之后,自然就有着正五行和原占式格局的流派的兴起,来矫正风气,虽然现在看来,恐怕是矫枉过正了。所以为啥学六爻都先看《增删卜易》,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神煞在现在也一直被认为是高阶技法,可以先不用学习。这个理念其实没有错,因为你即便不用神煞也确实可以很厉害。但是对于神煞,我们在今天,恐怕应该正确看待,重新审视这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