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早已经脱离了其本意。现在,人们认为,中庸就是圆滑,也有人说中庸是折中主义,这些都是对它的曲解。
孔子提出中庸之前,人类社会曾经有过一段和谐的时期,到了孔子时代,礼崩乐坏,社会混乱,孔子努力了大半生,想回到那种理想状态,都没有成功。于是,他认真研读《易经》后,开始对社会、人生、自然进行系统思考。
孔子的中庸思想,实际上构建了一个宇宙、自然和社会的稳定价值系统。既然如此,为何会被曲解呢?本文试着对“中庸思想”的是是非非,作以解读。
“中庸”包含的两个维度
我们知道,《易经》是阴阳两个基本变量相互交融,按照二进制的规则推演而成。如果把它设定为两个基本变量,可以推演四种结果,即“四象”;如果它设定为三个基本变量,推演的结果就是“八卦”,以此类推,甚至可以无限接近微观和宏观世界。
那么,人类作为宇宙的主宰者,“人本”思想的价值观决定,它承担着两种使命:一种是发现世界的真相,另一种是用已发现的真理,改造世界。
在自然界,任何一种现象都被赋予了特定的价值,各种价值之间的矛盾斗争,被达尔文解读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
而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者,在孔子之前,一直把《易经》作为理解宇宙和自然的工具和方法,《易经》中描绘出宇宙的不同状态,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进化论”。到了孔子,进一步把“人”作为一切的核心,从理论角度构建了这样的一个圈子:宇宙——自然——社会——阶层——个人。
孔子提出中庸思想,目的是教化和引导人们,实现稳定和谐的理想状态(这一点与老子不同,老子研究易经,认为人应该无为而治)。“中庸”的本义是,所谓“中”,是万物皆应遵己道,“庸”就是“至和”的状态。
孔子认为人应该努力“达”道,就像我们看到马路上,设置红绿灯,而川流不息的人、车各行其道,相安无事。那么,如何达道呢?
孔子通过“中庸”思想,实际上想告诉人们,在社会和自然的相处中,要做到两点:一是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二是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根本。
“中庸”构建的三个层次
中庸思想给人设定了三个层面:
一是自然层面,人类要遵从自然规律,不要违背自然。这一点与老子的“尊道”思想是一致的。
二是社会层面,人在社会上不是以单独的“个人”形式出现的,而是每个人都不能脱离阶层单独存在。人人都身处特定阶层。只有认清自己所处的阶层,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才与其所处的阶层相符,也只有这样,这个人才能安于生存。
三是个人层面。清楚自己所处的阶层后,还要在阶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言行和所作所为要与他的身份相称。他把社会看作一个细分的组织,由很多层级构成,每个层级都是一个小的组织,在这个小组织里,人人都应该遵守约束。
在“中庸”的三个层次中,各守其规,各安其道,从而让社会稳定。而这种状态就是“和”。
为了实现“中庸”,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从而把中庸用“君子”和“小人”这两种价值观,通过教化,引导人们恪守中庸之道。
“中庸”思想是如何被曲解的
孔子的本意,是在全社会倡导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然而,就像“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思想流派也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孔子的“中庸思想”,实际上也是一种治世理想。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相互争霸,孔子经过大半生的努力,他发现仅靠暴力难以协调社会矛盾。
然而,孔子没有身处社会高层,他或许不理解诸侯争霸是人性所致;在乱世,只有使自己的国家变得无比强大,才会更安全。因此,诸侯们的强国逻辑,就是吞并小国、弱国。
基于这些原因,孔子的思想并不被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理解,然而作为一种治国理想,中庸思想还是被他的学生和追随者们所信奉。随着乱世的平定,国家统一,到了汉初,经历多年战乱的中国大地,国力衰微,民心思安,儒家学派也逐渐进入统治阶层,中庸思想也被改造应用,并一直主宰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根本原因就在于统一的社会中,推行“中庸”思想,有利于治国安民。
其实,中庸被统治者用来“愚民”,就是从汉代开始的。所有统治者开国之初,都会用利民政策化解社会矛盾,并以“中庸”思想教化社会。然而,到了社会中晚期以后,中庸思想就彻底沦落为玩弄民意的工具。
中庸思想禁锢了民众,把贵族阶层腐化享乐的人性私欲给解放出来,让他们逐渐远离民意,一旦社会上升渠道被关闭或者成为谋利的手段,民众只能接受“王侯将相皆有种”的王道,而不是反抗。这就是历朝历代都贬低农民起义的原因。
此外,“中庸”还会造成社会内卷。社会内卷的原因:一是社会外延渠道关闭;二是社会现有空间被严重挤压。当一个社会只能被无限细分,或者细分程度还没达到容纳人口的增量时,内卷都会发生。
尤其是社会发展减速期,或者社会的过渡期,往往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比如西晋初期,结束了“三分天下”的乱局后,皇族为争权引发的“八王之乱”,使得民心不合,国力衰微,最终发生“五胡乱华”的悲剧。
再比如宋朝,尤其是南宋迁都杭州后,民心思安,社会一度出现繁荣盛世,但短暂安宁的背后,却是悄悄崛起的北方少数民族,大宋王朝最终被蒙古所灭。
中国历史是汉文化历史,中庸思想作为主流“汉家”文化,也被统治者用来选择性地塑造历史,它所倡导的社会理念和社会状态,容易让人陷入舒适圈,还会出现繁荣盛世的假象。
而在现代社会,“中庸”的庸俗化,如“枪打出头鸟”“老好人”“世俗圆滑”等思想盛行,甚至“明哲保身”的折中主义哲学大行其道,社会的活力何在?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希望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