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下人类所认知的,整个自然宇宙是物质的,在数模上也可以轻易地看出来,任何迭代螺旋都是物质的螺旋、数位交互、时间堆叠、速率频率复合的结果,用数来表述这个过程,就是数模数式。
对人类而言,要理解这点是很容易的。唯物论也是更符合更容易被绝大多数人的理解认知的。数模数式也是完全展示了这一方面的,所以,唯物论不是大逆不道的观点。
唯心论,才是人类社会争议最大的。唯心论涉及到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性的大小、范围、程度、水平等都没法完全展示在人类的眼前。所以,才被人们所不能理解,或被错误认知,甚至错误地运用。
这就要研究意识的能动性。
这里运用数模数式来探讨意识能动性。
根据宇宙大爆炸,自然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45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后,生命在40亿年前诞生,经过冥古宙后期、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再经过显生宙中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新生代的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第四纪的更新世、全新世。现在的人类就处于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的全新世这个阶段。
按上图显示的关键年份换作迭代螺旋,可得各层迭代螺旋系。
这个过程,就是人类认知自然宇宙的过程,对人类而言,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是最容易最现实的事情,由此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运动的结果,迭代螺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不是问题。
问题是,当人类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时,人类的认知就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人类社会,主要体现为宗教与世俗的矛盾。
意识能作用于外界的物质世界,这正是人类能够认知外在物质世界的根本。这里其实也是因为人的意识和外在物质世界都是迭代螺旋的关系。
意识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物质世界,这就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科学的矛盾所在。
按照传统文化,意识的作用具有无限的作用。但现实的科学理论却告诉人们,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于是中国、人类社会常常纠结在这些上面,谁都说不服谁。
如果按照迭代螺旋的规律,既然迭代螺旋可以产生意识,意识应该是可以完全反映迭代螺旋,甚至其背景的。这种反应的结果是什么,这跟反应的水平、程度、深度、广度不一致而不一致。这也是为什么人与人的意识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想法。任一事物,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在迭代螺旋系里,就是各自的螺旋度、数位、时间、速率和频率反映的结果。就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中的人、事、物等各自不同,家庭环境(物质、精神)、学校教育环境、民族区域思想文化民俗环境不一样,造就了不同的个人。
这些其实都是意识对环境的反映。
这些反应算是外在的,内里对个体来说,就是迭代螺旋将这些外在环境的东西通过交互、嵌套、堆叠、复合、耦合(交互-耦合)等进入了个体迭代螺旋里。个体如何在内部的迭代螺旋中“消化”,以及消化水平、层次高低,广度、深度就是关键。
如果按照迭代螺旋自身的特性,必然这些交互-耦合后也会迭代出去。最明显的就是中心支,可以看到,左右旁生第一分支原初第1代迭代螺旋的终结数位点,正好在中心支第2代的起始数位点,它们彼此在此交互-耦合。按照三生万物,中心支本身要在3的数位才会自发迭代,所以,2所在的数位迭代更多的是因为左右分支交互-耦合下产生的。交互-耦合后,必然还会迭代出去。
意识作为最外层顶端的迭代螺旋产物,它本身就是整个迭代螺旋的结果。意识本身包含了自原生0点开始的迭代螺旋。它是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自我识别的,人类的发展水平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如果,人体自身自我自觉地把这种意识识别反作用于自身。按照迭代螺旋特性,是可以一个一个识别出来的,随着水平的提高,识别层次的深入,人体是可以通过自我的意识“看见”自身的身体结构、动态的。
当看见一个迭代螺旋后,再继续扩展下,原来“所见”的迭代螺旋交互-耦合效应还存在,但是,在一定时间内,它迭代螺旋这个结构(如分子、细胞层次的更新)是“消逝”,灭寂了。每个迭代螺旋都有其时间性,区域性等的限制,就如数式里的螺旋度、数位值、时间、速频率的限制一样。
所见之物在一定度、数位值、时间、速频率上是真实可见,但在更大更深上是不可见,具体就是会任意一个迭代螺旋,自身是0到360度的螺旋,数位是0到1的迭代分岔,时间是1t,速频率是2π,这是具体真实可见的。但是,当其在分支迭代螺旋里时,除了起点处外,其他的都是它迭代螺旋后,增加了2倍、3倍直到n倍螺旋度,同样倍的数位、时间和速频率的迭代螺旋。再进一步,在一个整体迭代螺旋中,它本身的这些属性也必须依据整体迭代螺旋的度、数位、时间、速频率计算了。而这个整体迭代螺旋,其实也只是更大迭代螺旋系的分支、或者任意一个子系的迭代螺旋。甚至可以一直如此推论下去。
这就是“有”与“无”既是统一的又是不同的。所有这些自身、外在环境的交互-耦合效应是存在,但交互-耦合的迭代螺旋不一定是存在。这里的确定性取决于交互-耦合的迭代螺旋自身的状态,自身意识(中华思想里的心)的“消化”水平。
消化水平,就是交互-耦合后的再次交互-耦合水平。如果没有交互出去,或者没有完全交互出去,对我来说这个迭代螺旋,那就是幡动、风动,也是意识到风、幡了,它与我的交互-耦合几乎存在于我之内,这就是心动。如果按照迭代特性,交互-耦合效应对自身起了作用,自身也受益了,但是根据特性这些作用和收益都以“我”的迭代性交互-耦合出去了,“我”的意识已经不再这个层面、范围等时,这种一过性的瞬时交互-耦合,就已经过去了,以当下看,它与我的交互-耦合已经结束。依据“我”对这些交互-耦合在自身内的迭代,可以之为“幡动”、“风动”、“心动”。从迭代螺旋的层次、深度、广度,是可以区分三者的。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神秀、慧能,二人各自迭代螺旋的交互-耦合在层次、水平、深度、广度上的认知不同。“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数模数式的迭代螺旋看,二者的认知都是正确的,无非是彼此间谁更精准、直接、一语中的。
或许,当人的意识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时时勤拂拭”,终究会明白所有的交互-耦合都发轫于一个点,最终归于这个点后的“无”——背景。就如,人自我意识照察自身,以守一之法,发现身体的结构、机能,最终发现,这些都是一过性的,就如细胞更新、人生百年也是如此。最后明白人生一世的真相,乃至世界万物的真相。也可能或许,会停留在时时勤拂拭之中,永无止境,无法契合到“无”的背景中。而另一种,直接契合到了“无”的背景中。
可见,这些都是人的意识反作用人体乃至世间万物的最终结果。无论唯物,还是唯心,终究是对自然的意识返窥。世界是由物质构成,没错;人可以通过意识认知这个世界,也是没错的。人认知的这个世界,就会花样百出,最终,真实的是“无中生有”,如道法、佛法所讲。生命的本来也是如此,从人的生命角度看,世界是如何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意识流,如何面对世界物质的这些交互-耦合。在人的一生里,交互-耦合的表现就是爱恨情仇、酒色财气名利势、喜怒忧思悲恐惊、生死离别等等的人生百态。
一个健康的人生,不就是能够正确地处理这些吗?如何处理不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吗?道学、佛学就科学地阐释了这些的本质,该如何处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综上所述,物质与意识,就是人类面对自然宇宙的两个端点,人类社会需要的不是倚重一端,或是完全以物质为唯一中心的的唯物,亦或完全以意识为唯一中心的唯心。而是站在两点的中间,中国人自古以来把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叫作中庸,一如《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再深入一个层次的话,其实人类自觉的“物质”,无论是具体的还是哲学概念,也是人意识反映的一种“名”,就如道和佛本身是人对自然宇宙本来那个样子的一种意识表述。如如然的自然宇宙是有也是无,它是有无共存的状态,所以人类见之,它是山,也不是山,还是山。但是这三者的层次水平却是不一样的。
这才是中华文化里,有神仙、菩萨、佛等,人们既信又不全信,这些都不能成为独一的信仰的关键。这也是中国社会千年来历经沉浮而仍然屹立的内核,这也是有研究结果提出中国社会是治世乱世,刚好是儒道二家对中国社会的救治。其实,这也正是道法、佛法的真正核心所在。其实,按照这个思路,会发现中国人的思想、思维、行为、习惯等都有它的烙印。
如果,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不能达到这个高度,那么它对世界的贡献将不会超过古代。反而会由此导致自己在世界舞台上捉襟见肘,当下中国面对西方舆论的压迫被动都是如此。自己千年的思想不能支撑自己的社会全方面应对,也不能影响世界上的人,无法从内到外建立起最广泛、深厚的全球统一战线为中国发展提供支持。没有这个,有形无形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人民战争”就无法发挥出巨大的潜力,达不到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软实力不够强,不够大,不够强大到无影无形,随时随地都能够浸润世人思想深处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