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子曰:太极道之极,是皇极者大道之至,如中庸之至,至德之至。周易基于洛书而用九,而皇极基于河图用十,宗旨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古称《连山易》为先天易,《连山》,亦称《连山易》,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据传为天皇氏所创。远古有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已成定论。学界以为,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
皇极经世体系亦是先天易,是邵子基于伏羲八卦的演算。而洛书是以四方四维为八卦之位,九筹内五数居中而立极。皇极用河图天一地二至天九地十,折中分天一至天五,地六至地十。天在上在左,地在下在右。五六之间为天地联系,为虚物。在算筹上,只用五根木棍即可表达,竖为1、2、3、4,四根,五为横,为一根,6、7、8、9,依次由横竖木棍表达,在此基础上演算出通数,极数,万物数,亿万数。
以天五为阳,地六为阴,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谓中庸之道。以至数于无极,而周易存数有极。连山存数无极,而周易存数有极。所以方圆图称为先天方圆图,邵子拜师于李之才,而衍皇极经世六十四篇,总129600数为一元,为天数,为元经会。分会经运和运经世,会经运以90720为元,值252运,运经世以360年为元。以此记录帝王御极理乱之变。观三千年人物朝代之泰否兴衰,由此推及百世千世。邵子谓之:观物。观天地人物之数,穷极其理。
河图用10,而先天八卦止于8数,周易不用五而卦卦有太极,皇极不用九十而卦卦归于一。为数配卦有体为用,而数无极无体不配卦但卦卦终复归一。以有极之数而观无极之理。则取卦逢九,复归于乾一。因此动植通数无问个十百千万,皆为一。在算筹上,1万的数值放一根木棍即可。朱子曰:圣人画卦为无意之举,以无意之举成就有意之用。颇有心学,理学哲学的味道。圣人画卦怎么可能是无意之举?
元会运世为大数,庄周《逍遥游》称为“大年”,年月日时为小数,庄周称之为“小年”。《逍遥游》取日月天体,人物等以物象鲲鹏,野马,学鸠,鱼和鸟……表达“大而无用,众所同去;无所可用,安所困苦”的出世思想。苏轼《赤壁赋》: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皆同此理。
《大学格物致知篇》: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万物秉此理而生,顺此理而存,人格物谓之“尽性”。周易卦卦有太极,皇极物物有一元,邵子谓之“观物”。格物而致知,后世腐儒只理解表面意思,而忽略其背后象数之理,就像现代人开口便是“邵子学问有错”,请问皇极的学问能全部融会贯通了吗?以一而知万,就不难想象后人会重文轻武,重说“理”而轻实践。歪曲和割裂易理,由于大多数人不具备象数基础,于是就转向宗教寻求安慰,就产生将论语“以德报怨”掐头去尾,断章取义这类事情,这些蛀虫文化将大易文化蚕食殆尽。这不仅属于文化方向的偏移,也是整个时代的偏移。
《周易•贲•彖》:文明以止,人文也。其本质含义是:象数终归于理,也就是道理,易理层面。易理本质上无对无错,就算是神经病说出来的话,也是站在他自身角度得出的“道理”,如何能直接抨击他人就是错?易理虽无对无错,却有境界高低之分,也是人性之分,而能使道理产生共鸣的,往往是同一类的人,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夏虫不语冰,井蛙不语海”。不过自古腐儒最喜欢争论的就是“道理”,因为随口就能出。“易理”的正确认知与否,建立在“象数”的认知前提之下。无论一个人的境界已经到达多高,他都得有其境界内的正确认知才行,也就是个顺序问题。易学就是太阳系内循环内的学问,邵子之易以观物格物而知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