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综合区 综合区 关注:640 内容:76

    “章岁”及“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超典 > 解密易学 > 综合区 > 正文
    • 1
    • 综合区
    • LV7
      VIP5
      ⚔ 管理員

      来源:网络

      摘要 

      章岁和十九年七闰是中国特有的天文学名词,是农历编制的的基础,但关于“十九年一章岁”、“十九年七闰”及“3-3-3-2-3-3-2”置闰规则,历来的历法学家和注疏都没有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近现代多以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长度,逆向演算以验其理。本文试着根据太极图的天文思想,提出了太极说,从顺向去解释了它们的形成原因,以期能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

      古人发现经过十九个冬至后,太阳运行周天十九次,月与日会合二百三十五个朔望月后,日、月又相会于原来的地方,因此,将十九岁称为“章岁”。《后汉书·律历志》第三:“岁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谓之章。”《周髀算经》卷下:“术曰,置章月二百三十五,以章岁除之”、“十九岁为一章”。宋·周密《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历数起于冬至,而十九岁为一章,一章必置七闰,必第七闰在冬至之前,必章岁至朔同日,此其纲领也。”

      十九岁为一章与十九岁七闰是相互关联的,是可以将它们作为同一个天文现象来认识的,至于章岁十九,十九岁七闰是怎样的一个地、月、日运行规律所形成的,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李鉴澄在《古历“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中说:“对此闰周是怎样测定,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又说:“历来的历法学家或注疏都没有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

      近代的相关论著中,多是只从数据的角度,根据回归年与朔望月的长度值,逆向推演:365.2422×19=6939.6018日与29.5306×235=3939.6910日近乎相等,进而说明了“十九年七闰”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的。

      郑长波教授著《农历置闰月方法的解析》:“在1900年中安排700个闰月,只比实际提前了0.47天,相当于4047年运行结果只比实际情况提前了一天,这个精度已是相当高了。”在置闰规律上:“由于19=11+8,而7=4+3,这样就可以在前11年里安排4个闰月,后8年安排3个闰月。具体哪年、哪月置闰,得由专门历算确定。”

      李忠林著《试论秦汉初历法的置闰规则》:“至于古人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序列,是将“多出来”的7个月“均匀”的分布在19个年头就可以了,设三年一闰,五年再闰的经验参数,从而得出了3-3-3-2-3-3-2的经验序列置闰规律。”

      这些或许代表了今人对“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及“3-3-3-2-3-3-2”置闰规则认识的普遍观点,但都没有能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

      1、太极说

      田合禄著《论太极图是原始的天文图》:“图1中大圆圈即表示太阳黄道视运动(实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马保平、赵继宁著《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宇宙本体运动的法则就是太极运动”、“太极运动是宇宙万物运动的基本模式”。

      “章岁”及“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

      张衡《灵宪》:“近天则迟、远天则速”,日迟而离天近,月速而离天远,地距日远而距月近,地球巡天的迟速就与月亮更为接近。

      各行星与天的距离不等,运动的迟速和巡天的周期也就不同,若大胆猜想图中大圆圈就是太阳实际运动的轨迹线,地、月在太阳运动的大圆圈之内,有相同的巡天周期,即地球也一恒星月27.32日巡天一周。

      故假设地球在太阳运动的黄道大圆圈内,月亮运行的白道另一侧(如图2所示),同周期的巡天运动,地球和月亮就形同太极图中的两个鱼眼,或者说两鱼眼代表的分别是地球和月亮。于是,提出了太极说,试着从顺向去对“章岁”、“十九年七闰”及“3-3-3-2-3-3-2”置闰规则的形成及其中数据的来源,作了一个创新的解释,并与紫金山天文台刘宝琳研究员编著的《百年历表及日月食》作了对比检验。

      “章岁”及“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

      2、章岁

      如图3中 E0点,冬至与朔同,当下一冬至,太阳巡天一周再回到原点时,则地、月巡天运动的角度为:365.242199×13.176358°=4812.561971°  合13周余132.561971°

      “章岁”及“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

      即地球将逆时针向前移动到E1点,《周髀算经》(卷下之三)中早有相似的文献论述:“岁终也,月积后天十三周,又与百三十度余。”

      依此类推,每经历一冬至,岁终时地、月同步地都向前闰余132.561971°,19年共闰余:(19×132.561971°)÷360°=7.00圈(即7朔望月)

      于是冬至与朔又同日,进入下一循环,就形成了“十九年一章岁”的天文现象。

      3、“十九年七闰”及“3-3-3-2-3-3-2” 的置闰规则

      如图3,地球在E0点时,朔与冬至同,此后的每当太阳回归冬至点一次,地球都将在轨道上向前闰余百三十度余,逐年逆时针向前移动,位置分别为图中的E1—E19。如果某一冬至点EX-1到下一冬至点EX经过了E0,说明到EX冬至时闰余已超一朔望月,故在此冬至前,EX所在的公历年内需要设置一个闰月,如E2到E3经过了E0,故E3所在的公历年应设一闰月,依此类推E6、E9、E11、E14、E17、E19年都应设置一闰月,如此而得每十九年而七闰,E19时冬至又与朔同, E19再次来到E0点而重合,进入下一循环形成“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如历书2014年冬至与朔同,若以此冬至为E0,之后的十九年,上述置闰规律与历书中置闰相同,历书中以后的每十九年也与此相同。

      “章岁”及“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

      根据图4中E0—E19闰月的年间间隔可知,其规律为“3-3-3-2-3-3-2”的置闰规则,此后又进入下一次循环。

      4、冬至农历日期与置闰

      如图4所示,图中E0位置时,至(刻)与朔(刻)同,下一冬至日时,地球在图中的E1位置,地、月向前闰余:132.56°÷12.19°/日=10.87日,取整计为冬至农历日期每年向前闰余11日。图3显示了E0 至E19的冬至农历日期的变化情况,经与历书摘录的比对,发现基本相合(见下表),另因E0点时至、朔时刻的相差及农历大小月的设置原因,可相差±1日。

      “章岁”及“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

      这样,根据历书中冬至的农历日期,在图中找出该农历日期所对应的地球所在位置EX,便可快速推算出前后各年的闰月设置情况,如历书2023年冬至为农历初十,在图中对应的冬至时地球位置为E9,E9是E8跨过E0而来,则2023年内有闰,E9到E10未跨过E0所在的2024年内无闰,E11所在的2025年内有闰,依次类推得,2023至2042的置闰规律为“2-3-3-2-3-3-3”。

      同理,若从2028年冬至起到2037年冬至止,置闰规律为“3-2-3-3-3-2-3”。在《百年历表及日月食》书中的其它年段中,任意的连续19年内都包含了7个闰月,进一步分析,农历的置闰其实是如下图一个封闭循环,

      “章岁”及“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

      只是当起点选在“至朔同日”时,置闰规律表现为“3-3-3-2-3-3-2”。

      冬至时地球闰余位置也可分为如图3所示的三个区间,所对应的农历日期分别为:初一至初十、十一至十八、十九至三十。在第一区间内有E11、E3、E14、E6、E17、E9、E19年份,这些年内有闰,后一年无闰;第二区间内有E1、E12、E4、E15、E7、E18,年内和后一年都无闰;第三区间内有E10、E2、E13、E5、E16、E8,这些年内无闰,但后一年有闰。这与历书中的置闰设置是完全相合的。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太极图的天文意义所作猜想与推理是简明而形象的,粗略的推算,以期能从顺向去说明“章岁”、“十九年七闰”、以及“3-3-3-2-3-3-2”置闰规则的形成原因以及其中数据的来源。

      参考文献

      [1] 李鉴澄.古历“十九年七闰”闰周的由来 [J],中国科技史料,1992年3期。

      [2] 郑长波,刘连福.农历置闰月方法的解析 [J],辽宁师专学报,2012年6期。

      [3] 李忠林.试论秦汉初历法的置闰规则 [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4] 张闻玉.古代历法的置闰 [J],学术研究,1985年6月。

      [5] 马保平,赵继宁.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6月。

      [6] 刘宝琳,刘婷婷. 百年历表及日月食 [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7] 唐汉良.农历及其编算[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

      [8] 陈展云.旧历改用定气在置闰上出现的问题[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1期。

      LV7
      VIP5
      ⚔ 管理員
      可惜这篇文章的作者没有从月相规律和蓍草占上去寻找原因: “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故蓍以为数。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归奇象闰十九,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法之实”。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做任务
    • 发布内容
    • 签到
      繁體
      客服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