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数大多是需要处理的,处理的目的大多为协调不同历法之间所产生的误差,太阳历和太阴历各有好处,太阴历计时很简便,观察月相的朔望即可。而太阳历对于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功不可没,人类基本离不开它。
所以,如何协调两者,如何取两者共同的优点,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易数多半发挥着这样的作用,所以我在开篇说:易数多半是需要处理的。
我见过网络上拿着天文软件去到处附会64卦的形成的,说是来源于上万年前的天文观测,且持续上千上万年,这就是很典型的附会思维,且一般人难以分辨其中的对错。就像一个疯子在你面前跟你谈“道德经”的“道”一个原理。
易数如何处理?
太阳历的回归年为365.25(近似),太阴历的一年为354日。当阴阳合历后,古六历是采用回归年为一年,朔望月为一月,并区分大小月,多出来的时间采用置闰进行叠加处理。
在易数模型上,我们沿用历法的处理思维,即兼顾方便与有用的原则。
365.25 – 354 =11.25,这意味着采用太阳和月亮的不同计时,每一年两者差出这么多天。
365.25/11.25 =32.47,这意味着在回归年的一周,可以划分出32块多的误差区域。
354/11.25 = 31.47,这意味着在太阴历的一周,可以划分出31块多的误差区域。
(32.47+31.47)/2=31.97,综合这两者表达方式。
31.97*11.25 =359.66,太阳历和太阴历的折中表达,即天区可以由11.25块31.97度的区域构成,即一圈360,实际上模型上一周只能是360度。
我们假设古代的两个不同部落,分别采用太阳历和太阴历进行纪年。那么每隔32年,太阴历部落的纪年就会少一年,即 11.25*32 = 360,那么每隔32年,太阴历部落的纪年就会比太阳历部落少二年,即 11.25*64 = 720。这个“年”是以圆圈的360来衡量,那么在历法上需要精确计算的当然不同,因为历法上回归年是无限小数,约为365.2422……
在表达形式,融合太阳和月亮的计时方式,在易数规律上会形成,不管是多少年,都会最终形成一个64的数,即数字意义上的2年。这个数兼顾太阳和月亮的计时差,32组成半周,另外32组成半周,设置上从乾到坤,或者从坤到乾,依次排布我们自定义好的符号。至于这些符号如何制定?当然是人为定义,非自然形成,需要参考物候,人文等各种因素,因此产生了64卦的不同排序方式,《推背图》的核心,也在于卦序的排列。
由此可见,64就是一个规律易数,当然它可以对应现象,比如:人类的RNA碱基有64种组合方式。
当代有这样一些人,不管什么都归于历法,比如说六爻历,64卦历,还有河图历,洛书历等等,这种思维就是模糊了历法与易数,物质与精神的原因。历法可不把回归年作365,也不把一周看作360,这些只在易数中使用,按照这类人的思维,那么古人只要任意画一个圈圈,就可以看作是历法,因为圈圈就是360。照着这种思维学易,只会越来越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