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体会易理 体会易理 关注:3 内容:17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超典 > 体会易理 > 正文
    • 体会易理
    • LV7
      VIP5
      ⚔ 管理員

      古代有门“训诂学”,就是从文字语言的角度去研究古典文献。经常听到研究《易经》的人说,要用训诂学去解读,最早的训诂学包含古汉字词义的解读,书籍中的语法,修辞解读,这也算是一种理解文献的方式,而且是最容易入手的。

      然后到了现代,也有历史和古汉字专业的人,认真去琢磨文献中的每个字,找古代典籍出处,字词出处,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读。这属于严谨的一种做学问的态度,说实话,挺累挺呆板的。是试图通过文献中字词的时代背景和意思去解读其表达的含义,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难以避免要加入主观的看法,这种看法随着每个人自身境界和认知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慢慢地这就成了一种玩“易理”的方式,也就是现代大多数文化研究者的“说文解字”。这样一来,对于经典的解读便会汗牛充栋,而且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很多种,看看网络上对《易经》、《道德经》的解读版本就清楚了。

      能真正做到“训诂”也不容易,你还要对当时时代字词的演变,声母韵母的种类,时代环境进行研究,比如《皇极经世书》中邵子将当时的字词按照他的模型全部分类,然后有声音起卦的方式。总之能做到“训诂”的都是一些研究了一辈子古典汉语文字的专家教授,而现代网络上这些解读“易理”的,只能叫做“望文生义”和“说文解字”,玩玩还是可以,要想以此著书出名的话,还是省省功夫,不如搬砖来的实际。

      易学也可以玩说文解字,只要我们对人类的历史周期了解,对易学的象数周期和规律了解的话,那么随时可以用来“说文解字”,比如:

      1、“菩萨”一词的来源

      菩萨,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F%A9%E8%90%A8/231077

      菩萨一词根据印度典籍音译而来,全称“菩提萨埵”,梵文 bodhisattva,巴利文 Bodhisatto,“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 或 “有情”(一切有感情的众生),全译是“觉有情”。

      菩     提     萨      埵

      bo   dhi    sa      ttva

      最早的人采用音译,你还得看是从哪里传起,是谁音译的,又是哪个地区先叫起来,可以读成:

      菩     提     萨      埵

      bo   dhi    sa      ttva

      波    地      三     答万(十万)

      三十万?这个是什么时间?

      然后附会(虽然是附会,但下面数据是真实的)上周期,地球的周期,如下:

      1、日本科学家发现了773000年前最后一次地球磁极倒转的详细记录。其实每隔20万到30万年,地球的磁极就会发生倒转,其中北极变成了南极,南极变成北极。

      2、30万年前,人类文明诞生

      永州宁远地区古南巢国的有巢氏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过去30万年间,有巢氏发明的巢居和房屋建筑帮助无数人解决了基本居住的问题。有巢氏文化中建筑文化一直被传承下来,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在建筑文明领域,古苍梧国2万年前的巨石棚位于今湖南永州零陵西路到广西全州界八铺中的黄田铺。永州零陵黄田铺镇中学内的石棚不是天然形成的,是人工搭建的,也是至今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建筑之一。湖南临澧竹马村遗址一万八千年前高台式建筑证明万古中华文明。

      “有巢氏”是谁?简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 ,华夏族 ,位列五氏之首 ,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

      再看30万年前的人类,通过现代科技还原30万年前的人类,安徽华龙洞人类头骨(东至人)的面貌复原: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3、列子·杨朱篇

      杨朱曰:

      “太古之事灭矣,孰之哉?三皇之事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觉若梦,三王之事或隐或显,亿不识一。当身之事或闻或见,万不识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废,千不识一。太古至于今日,年数固不可胜纪。但伏羲已来三十余万岁,贤愚、好丑、成败、是非,无不消灭,但迟速之间耳。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余名,岂足润枯骨?何生之乐哉?”

      再回到菩萨这个称呼上,那就是一个懂得人类历史进程,懂得人类文明发展的人,不然怎么被称作“觉者”呢?至于“众生”、“有情”、“觉有情”那是后面人根据自己理解加上去的。

      这就很合乎逻辑,这样一个智者,能摸清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和周期,必定修为也高。而不是后面认为的“众生有情”。

      再看:

      “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宗教典籍是不离“三、四、五、六、十、十二、十四……”这些易数的。

      2、地狱来源

      地狱源流考,地狱一词,梵语原称为Niraja,巴利语为niraya,音译为“泥犁耶”或“泥犁”、“泥啰耶”,本义是无有 ,指无有喜乐之意,人死后落入此处受罪,毫无喜乐可言,故云泥犁。

      梵语汉字倒看不出什么,直译“泥犁”,有趣的“地狱”的易数上的设置:

      1、地狱,分为四大类: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

      最早是叫做“十六地狱”,后面加了2个,成了“十八地狱”。开始以“寒”、“热”划分,分作“八寒”、“八热”,类似“阴阳”分事物。易数上我们知道“八”能代表一圈360,莫非后面新加进去的也是为了完善易数的周期?一边两个,于是有“十八层”。

      再把各种人类所能想到的恶劣环境和场景加进去,完善整个系统。有趣的是,关于地域各层的功能似乎并不统一,比如东汉安世高所译的《十八泥犁经》,各层的用途似乎就有不同。

      佛教中的地狱除了18层地狱的说法外还有:八炎火地狱,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这里只补了一边,“八炎火”。

      2、十殿阎罗

      十殿阎罗。阎罗王被认为是地狱的主宰,掌管地狱轮回。而地狱是阴间的一部分,阴间也能叫酆都,阴间的最高神灵是酆都大帝。

      酆都在中国境内了,这是“地域”概念传进来之后新加的。

      此说源于唐代,相传天帝册封阎罗王,由阎罗王统率地狱和五岳卫兵。地狱更分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和名号,称地府十王,统称十殿阎王。 十殿阎王各有其主、诞辰和专职。

      3、内容的细节描述

      刀锯地狱:《十八泥犁经》中讲到这十八层的差别,最主要不在于空间的上下,而在于时间和刑法上的不同,尤其时间上。与罪行等级轻重而排列,若随最短时间的光就居地狱之寿命而言,其一日等于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岁,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经一万岁,也就是人间一百三十五亿年,才命终出狱,逐次往后推,每一地狱各各比前一地狱,增苦二十倍,增寿一倍。

      五殿阎罗王:照过 孽镜,悉系恶类,毋许多言,牛头马面。押赴高台一望可也。所设之台 。名曰望乡台。面如弓背。朝东西南三向。湾直八十一里。后如弓弦,坐北剑 树为城。台高四十九丈。刀山为坡。砌就六十三级,善良之人。此台不登。功过两平。

      这些数字上的描写很细致,关于此类的描述应该还有很多,这些数字无疑是一些常见数字。

      4、中外文化各“地狱”

      中国:

      道教讲的是“阴间”,这个说法挺合理。人所处地为“阳间”,“灵”归“阴间”。在“地狱”未传入时,一般就是这么叫。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百科

      更细致的划分:甲为地狱入口,乙为阴间出口,百科如下: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基督教:

      基督教教义认为地狱是“恶人”死后灵魂受各种严刑,永不得赦免的处所。基督教神学末世论称受此严刑而永不得赦免为永罚。基督教的地狱概念是从犹太教衍化而来的。犹太教的地狱有两重含义,一为“阴间”,仅指死者灵魂在地下安息之所,不含赏罚之意;一为“火焚谷”(亦称希伦山),传为耶路撒冷城西南一山谷,曾是亚扪人以儿童为人祭火化献给摩洛神的地方。在后期犹太教中,二者逐渐混合,成为受上帝诅咒的罪人死后灵魂受罚的处所。基督教继承了这一观点并加以发展和延伸。火焚谷一词也多次出现在《新约》福音书和《雅各书》中。

      摩门教:

      摩门教认为,喜爱邪恶的者与正义善良的人一起生活是不恰当的,所以为恶者准备的地方有二个,地狱和外层黑暗。

      地狱

      一个充满硫磺、永不熄灭的火焰燃烧的世界。有可怕的昆虫栖息。恶者可以从中沉思人生意义。最终愿意改变邪恶生活的人可以离开地狱,进入天堂与义人一起生活。

      外层黑暗

      比地狱更可怕的地方,充满未知危险,超乎人们想像。

      犹太教

      犹太教的地狱早期的犹太人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狱,这并非早期犹太教的教义。据古波斯宗教的学者研究,“在巴比伦之囚以前,犹太人并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狱。……旧约几乎没有提到过天堂和地狱。”此观念是受琐罗亚斯德教影响而产生的。现今的犹太人认为,人死后不是完全消灭,死人仍然存在一个荒凉,痛苦,阴暗,恐怖之处,称为 “阴间”或 “地狱”。那是一个与上帝隔绝,没有光明,没有喜乐,永远痛苦的地方。

      上面这么多“地狱”的描述,也就是佛教描述的绘声绘色,形象饱满,也难怪会深入人心,让普通百姓忌惮和害怕。

      PS:“地狱”的真实情况为远恶劣于地球环境的存在,不否认这些恶劣的归属,但宗教里的“地狱”场景描述,看看就好。

      3、“除夕”的来源

      为什么新年(岁末)前一天叫做“除夕”?

      除夕又叫做“岁除”,字面意思很清晰,除+夕,“夕”据说是一种“怪兽”,叫做“年兽”。最早出自清末民初的报刊文章《沪壖话旧录》,为天界一只被锁在石柱上的动物,由紫微星君看管。相传古时候,每到新年之夜就会有凶残的怪兽闯入村落吃人,故名年兽。之后人们发现年兽有三怕,即巨响、红色与火光,于是家家户户每年放爆竹、贴春联、点灯火用以吓跑年兽,这些习惯逐渐成为了过年的习俗。

      神话故事当然只是故事,唬唬小孩子可以。

      “夕”:从月半。这个字跟“月亮”离不开关系,为半弦月,跟“月”这个字的字形差不多。

      甲骨文: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由“夕部”又造出很多字,如: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大多是“月相”引申出的字词含义。

      说文解字: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

      月亮的观察活动,以“月亮”观“太阳”。

      “日且冥”,“冥”为幽,“穴部曰:窈,深遠也”。指的是古人对运动形式和规律的赞叹或者称呼。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夕”,古代君王或者星官观测的一个时间点的天文景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景象,假如我们以2023年的除夕的晚上来看,用天文软件如下:

      2023年1月21日,面南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月亮在狗和狗国附近,我们去掉海平面,距离拉远: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木、土、金、日、月、水、建星几乎在一条线上,牛郎(河鼓二)和织女(织女一)遥相呼应。

      太阳在牛宿(天田),旁边有建星,岁建的来历,紫微斗数中有用。月亮跟狗星在一块。《晋书·天文志》:“狗二星,在南斗魁前”。

      天狗吞月?

      我们再来看看2024年除夕: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位置有变动,但不大,狗星,够国,日,月还是在天田牛宿,牛郎和织女还是在90度的位置上。

      再来看古代的除夕,除夕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最早应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公元1000年2月7号 北宋真宗时期的除夕: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狗、狗国、建星还是靠一起,牛郎和织女还是在这些星体连线的90度上,然后这时候的日、月在虚、危之间。1000年后跑到了牛宿。

      所以,假如是古人观测星象,是一种什么景象?

      日月靠一起,看不见月亮,然后狗国,天狗从地平升起,人们感觉天狗升起,不见月亮,于是把“天狗”作怪兽?看起来象天狗食月?这时候牛郎和织女在河边相望。每年腊月观察此时的景象,《說文解字》:“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

      当然,这是一种天象上的附会。

      4、“”字

      说文解字: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字形演变: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我们直接根据“象义”来: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一个人在桌子上,中间的“爻”为易学,认为是六爻也行,在上,在中间,即代表天人之学,也代表是核心。旁边可以是“日月”符号,也可以是贝类的算筹工具。

      一个人趴桌子上学这些。可见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学”的权利,得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学”习。直到孔子大量设置学堂,普通人才有了学习的机会。

      5、“”字

      “日”这个字我们很熟悉,说文解字: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字形演变: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太阳看起来确实是一个圆,天体都是一个圆,问题关键是:太阳中间加一个“横”或“点”,是为了表达什么概念?

      康熙字典: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说文里面是给了两种解释:

      1、大易之精不亏,故曰实;

      2、象中有“乌”,称作“金乌”。

      金乌,又称三足乌、三足金乌、踆乌、阳乌、三足、三趾,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文物里的“三足金乌”

      神话故事往往是一个概念产生之后,人们将其形象丰富化,方便流传和好记。肯定不是指太阳里面有只“鸟”这么简单。

      那么这“日”字里面的一“横”或者“点”,到底是为了代表什么?

      我们来瞧瞧丹道里面怎么看?

      金乌玉兔:金乌代表太阳,为离卦,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象征月亮,为坎卦,在人身象征元气。 

      八九不离十了,无“人”去观测,太阳就是一个圆;有人去观测,并造字,比作人身,那得加一点。

      “一”是什么?


      孔子:吾道“一”以贯中。老子:抱元守一。

      我们再来看看“闩”的造字:

      这个是什么东西?这个就是古代的门:

      用易学玩“说文解字”

      门有没有用?牢固不牢固?能不能防贼?全靠这个“闩”。

      《道德经》: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做任务
    • 发布内容
    • 签到
      繁體
      客服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