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体会易理 体会易理 关注:3 内容:17

    修行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超典 > 体会易理 > 正文
    • 2
    • 体会易理
    • LV7
      VIP5
      ⚔ 管理員

      普通人所认为的修行,以为是:荒山野岭、神秘兮兮、飞天遁地、神神叨叨、和尚尼姑、敲钟念佛、抛妻弃子、神通具足、不苟言笑……

      这些只是数千年来的少数人的一些社会行为罢了,不能代表“修行”这个词。

      人人皆是修行者,区别在于主动和被动。而修行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生活中的一切皆是对人的考验,考验你的思想境界,做人做事的能力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好与坏,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方式,等等。

      人是无法完全认知宇宙的整体结构的,正犹如蚂蚁无非理解其世界之外的形态。宇宙太庞大了,我们能认知到部分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内的运动形式,已经很难得了。而物质科技的发展,也旨在使人认识清楚我们所处的宇宙形态。

      人,要想进步、提高,或者说要想活的更清楚、透彻,活的更好,首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认知程度,而想要活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事物的运行皆有规律,社会的运行也是有迹可循,人身处其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影响,作出选择。

      当人已经将生活中的一切都处理好了,已经可以大体做到问心无愧,心无挂碍了。便有机缘接触到更高的认知,因为此时心性已经适合接受更高的真相。而在此之前,是几乎没有这个机缘的,这种顺序难以颠倒。

      人感知世界靠的是五感,靠看到、听到、接触到、学到、研究到等方式,而五感对世界的认知有其局限性,这是为什么宗教里总喜欢说“世界是虚幻的”、“色相是假的”、“各种空”,实际上物质世界并非是假的,并非不存在,只是不全面,有局限性,精神与物质的结合才是统一体。

      这也是为什么要到达更高的境界的前提条件,需要将生活处理好,因为一旦一个人连生活都处处是难题,连生活都处理不好,那便心静不下来,便会一直深陷五感的世界认知中无法自拔。道家:“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一个过程,必须先超越物质生活的挑战,才具备往更高一步的前提,否则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而自古以来不少宗教选择抛弃物质生活,这便象刻舟求剑,颠倒了顺序。

      当“心”能静下来后,人便具备充足的灵性,便可以通过“灵感”来感知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个时期,已经比五感所感知的世界更为客观和准确。

      而当人体通过一些契合天体运动规律的姿势来入静时,便将身心融入了天地环境之中。于是他便会有各种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但也并非一定正确,仍旧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境界来分辨对错。

      人的境界会体现在生活当中,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处理不同事情的方式,不同事情的不同结果……都是判断一个人境界的方式。生活是离不开的,生活也是最难的,当人认知高了,会逐渐升出出离心,而在未达到一定境界前,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当一个人知道的越多,而无法做好时,带来的后果会更加严重,会比不清楚的人更严重,犹如监守自盗而罪加一等。

      人体通过一些契合天体运动规律的姿势来入静”这个姿势说的是盘腿打坐的姿势吗?还是有其他更合适的方式?

      学了蛮多静坐的方法,实际操作起来,都静不下来。

    • 天河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如果有没处理好的,就不可能真正静下来
      拉黑 1年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做任务
    • 发布内容
    • 签到
      繁體
      客服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