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国易学 中国易学 关注:640 内容:651

    中国古代历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超典 > 解密易学 > 中国易学 > 正文
    • 1
    • 中国易学
    • LV7
      VIP5
      ⚔ 管理員

      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来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历法叫阴历。 

      以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周期 ,即回归年、为根据而制订的历法。叫阳历。 

      我国的古代历法、把回归年作为年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月的单位,是一种兼顾阳历和阴历的阴阳合历。我国的历法起源很早,相传黄帝首创历法。早期的历法现在只留下片言只语的传说,难以深入考究。最早的成文历法是出现于春秋末年的四分历。它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历法。它的岁实是365.25日, 这是当时世界上所使用的最精密的数值。 四分历规定19年7闰、十分精确地调整阴阳历, 比希腊人发明这个方法要早160多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实行《太初历》 、它是由西汉时期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的。它是自有科学历法以来、第一部资料完整的传世历法。它规定以正月为岁首、并首次引入了中国独创的二十四节气、首次计算了日月交食的发生周期。历中所采用的行星汇合周期的数值也较为准确。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编制了《大明历》。它首次引用了岁差,虽然数值精度不高,却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祖冲之在《大明历》中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 比古历的19年7闰更为精密。他推算的回归年日数为365.24281 日 。现测值365.24220日。交点月日数为27.21223日,现测值27.21222日,这些数值与现测值都很相近。

      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僧一行编制了《大衍历》 。为了制定历法,一行于公元724年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天文大地测量,使我国在子午线长度的实际测定上走在了世界的前例。《大衍历》的成就主要是正确掌握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规律、纠正了过去历法中把全年平分为二十四节气的错误。

      元代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制定了《授时历》 。郭守敬经过推算,确认南宋杨忠辅制定的《统天历》所用回归年长365.2425日是最为精密的,现今世界通用的格里历的岁实也是这个值。但它比《统天历》和《授时历》晚三百年。郭守敬还大胆废弃了沿用已久的上元积年、 日法、并取消了用分数表示天文数据的千年旧习,将历中所有数据改为小数。他所测定的黄赤大距、十分接近近代天体力学公式计算值、法国拉普拉斯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汉元光元年历谱是汉元光元年历谱的一部分,汉元光元年是公元前134年、全历共32简、距今约2000年。 1972年于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现存山东博物馆。历谱相当于后世的历书、 日历。汉代的历谱多为每日一简,分十二栏,记十二个月中每日的干支。 以冬至、立春、夏至、立秋、伏腊等主要节气注历。

      LV5
      簽到達人
      天象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做任务
    • 发布内容
    • 签到
      繁體
      客服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