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那么复杂,也不神秘。
《周髀算经》:
何以知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行一度.而月后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为一月.十二月十九分月之七.为一岁.
周天除之.
其不足除者.如合朔.古者包牺神农.制作为历.度元之始.见三光未如其则.
日月列星.未有分度.
日主昼.月主夜.昼夜为一日.日月俱起建星.
月度疾.日度迟.
日月相逐于二十九日三十日闲.
而日行天二十九度余.
未有定分.
于是三百六十五日南极影长.明日反短.以岁终日影反长.故知之三百六十五日者三.三百六十六日者一.
故知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岁终也.
这里就交代怎么发现的回归年的1/4小数。不是靠什么天文软件,也不靠古人肉眼看太阳。
最初在伏羲,神农时期,已经开始制作历法,但当时是粗略的统计,还不精细,所以文中说“日月列星.未有分度”,“三光未如其则”。
当采用日晷对日影作记录时,“三百六十五日者三.三百六十六日者一”,以冬至日影最长作为记录节点,来观察每年日影最长的时间间隔,会发现在:连续3年,日影最长的时间间隔为365天,而到了第4年,日影最长的时间间隔天数往后挪了一天,到了366日。
于是四分历就这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