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中式思维是偏向于规律描述,或者是现代人觉得“大而化之”的,比如古代常出现“若干、少许、大体”,即使在需要严格计算的天文历法中,也会常见“太、少、少半、太半、强、半强、少强、弱、半弱、少弱”等词汇,其他的领域就更不用说了,比如“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等,在今人学了逻辑思维之后,会觉得无法定量。

    只能说,文化属性决定了用法习惯,无所谓高与低,看你需要往哪方面延伸,如果是需要深入到物质表述层面和应用领域,还是需要越精细越好。中国古代的历算数学曾经有一段时间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后来在数学领域又落后于西方,不过即使在落后时期,也不乏极个别的数学天才,只是限于环境的因素,没有进一步深入和被推崇,现代社会,数学大奖经常有华人的身影,本身在聪明程度上,血统并不差。

    地球
  • 1
  • 2
  • 2
  • 8.1k
  • 球球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0
    天河LV7VIP5⚔ 管理員
    再者,24节气只是一个时刻的标记,等同于将太阳一周的路径划分出24个节点,并不是指哪一日;24节气只适合中原地区,再往其他地区偏一点,就不一定适用了;24节气的本质,是总结地球公转的规律,表象为太阳光线直射点的位置变化;24节气可以与历法无任何关联,只是太阳规律的一种划分,且划分手段不同,最初是平分;对于太阳规律的划分,全世界都有,尽管节点数和名称不一定相同。
  • 0
    天河LV7VIP5⚔ 管理員
    说到应用上,24节气的制定,可以指导人类生产生活,但依然是“大体”而无法定量的,比如最初用的平气法制定,那么这只是一个假定的标准,后来换定气法,嫣然成了另一套时间略微有差别的标准,所以无法定量。再者什么时间段干什么,依然是有人为制定和号召的结果,谁说到了春分节点,人就一定要去干什么?没有这回事。从这点看预测体系内的“大而化之”模型,依然是一回事。
  • 隨機用戶

  • 你啊你
    你啊你
    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
  • 饼干他爸
    饼干他爸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笨熊邦大力
    笨熊邦大力
    他太懒了,什么都没有写..
  • 朱宝
    朱宝
    其实美丽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只因为它没有结局所以才会美丽。
  • Fiona888
    Fiona888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 星河
    星河
    不过本质上我是一个内敛的文艺青年,所以脸上宠辱不惊,一副云淡风轻。其实我心里在得意地笑,我得意地笑~
  • 做任务
  • 发布内容
  • 签到
    繁體
    客服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