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国易学 中国易学 关注:640 内容:651

    淺談《易緯·通卦驗》八卦卦氣說占筮原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超典 > 解密易学 > 中国易学 > 正文
    • 1
    • 中国易学
    • LV7
      VIP5
      ⚔ 管理員

      《易緯通卦驗》,漢代鄭玄所著,馬端臨《經籍考》及《宋史·藝文志》俱載其名。則詳加參校,與本文兩存之。蓋通其所可知,闕其所不可知,亦闕疑仍舊之義也。

      案《易緯通卦驗》,馬端臨《經籍考》及《宋史·藝文志》俱載其名。黃震《日抄》謂其書大率為卦氣發。朱彝尊《經義考》則以為久佚,今載於《說郛》者,皆從類書中湊合而成,不逮什之二三。蓋是書之失傳久矣。

      《經籍考》、《藝文志》舊分二卷,此本卷帙不分。核其文義,似於“人主動而得天地之道,則萬物之蘊盡矣”以上為上卷。“曰:凡《易》八卦之氣,驗應各如其法度”以下為下卷。上明稽應之理,下言卦氣之徵驗也。至其中訛脫頗多,注與正文,往往相混。其字句與諸經注疏、《續漢書》劉昭補注、歐陽詢《藝文類聚》、徐堅《初學記》、宋白《太平禦覽》、孫玨《古微書》等書所徵引,亦互有异同。

      第此書久已失傳,當世並無善本可校。類書所載,亦輾轉訛舛,不盡可據。謹於各條下擬列案語,其文與注相混者,悉為厘正,脫漏异同者,則詳加參校,與本文兩存之。蓋通其所可知,闕其所不可知,亦闕疑仍舊之義也。

      淺談《易緯·通卦驗》八卦卦氣說占筮原理

      LV7
      VIP5
      ⚔ 管理員

      “每卦六爻,既通於四時,二十四炁,人之四支,二十四脈,亦存於期,形猶不從五行之狀。”不按五行理論搭配。


      冬至人足太陰脈虛,多病振寒(當至不至)人足太陰脈盛,多病暴逆臚張心痛(未當至而至)。


      小寒人手太陰脈虛,人多病喉痹,陰炁不生;人手太陰脈盛,人多熱來年麻不為寒,炁失而轉生熱,病多熱。


      大寒人足少陰脈虛,多病蹶逆惕善驚。虛則足煩炁逆本舌為病;人足少陰脈盛,人多病上炁嗌腫


      立春人足少陽脈虛,多病疫瘧;人足少陽脈盛,人多病粟疾疫粟痤腫也


      雨水人手少陽脈虛,人多病心痛;人手少陽脈盛,人多病目(一雲手太陽)


      驚蟄人足太陽脈虛,人多疫病瘧;人足太陽脈盛,多病癰疽脛腫


      春分人手太陽脈虛,人多病痹痛;人手太陽脈盛,人多病癘疥身癢


      清明人足陽明脈虛,人多病疥虛振寒洞泄;人足陽明脈盛,人多病溫暴死


      穀雨人足陽明脈虛,人多病癰疽瘧振寒霍亂;人足陽明脈盛,人多病溫黒腫


      立夏人手陽明脈虛,多病寒熱齒齲;人手陽明脈盛,多病頭腫嗌喉痹


      小滿人足太陽脈虛,人多病滿筋急痹痛;人足太陽脈盛,人多病沖炁腫


      芒種人足太陽脈虛,多病血痹;人足太陽脈盛,多蹶眩頭痛痹(案後漢書注頭痛下無庳字疑衍)


      夏至(人手陽脈虛),陰陽並傷口幹嗌痛(口幹嗌痛皆燥病陰不潤陽謂之燥也)(今據鄭注合之此文脫誤多矣,又疑脫人手陽脈虛句);人手陽脈盛,多病肩痛。


      小暑人足陽明脈虛,多病泄注腹痛;人足陽明脈盛,多病臚腫


      大暑人手少陽脈虛,多病筋痹胸痛;人手少陽脈盛,多病脛痛惡炁


      立秋人足少陽脈虛,多病癘少陽炁中寒;人足少陽脈盛,多病咳嗽上炁咽喉腫


      處暑人手太陰脈虛,多病脹身熱;人手太陰脈盛,多病脹身熱不汗出


      白露人足太陰脈虛,人多病痤疽泄;人足太陰脈盛,多病心脹閉痔瘕


      秋分人手少陽脈虛,多病溫悲心痛;人手少陽脈盛,多病肛脅鬲痛心炁盛故肛脅鬲痛


      寒露人足蹶陰脈虛,多病疪疼腰痛(案後漢書注作人病疝瘕腰痛);人足蹶陰脈盛多病痛肛中熱强陰脅衰故多病肛中熱也(案後漢書注作多病痰熱中)


      霜降人足蹶陰脈虛,多病腰痛;人足蹶陰脈盛,多病喉風腫


      立冬人手少陽脈虛,多病溫心煩;人手少陽脈盛,多病臂掌痛陰脈在內故炁早至為病令人掌及臂痛也


      小雪人心主脈虛,多病肘腋痛;人心主脈盛,人多病腹耳痛


      大雪人手心主脈虛,多病少炁五疸水腫;人手心主脈盛,多病癰疽腫痛。


      二十四氣即二十四節氣。二十四脈應二十四節氣,則非經脈有二十四。


      足太陰:冬至白露


      手太陰:小寒處暑


      足少陰:大寒


      足少陽:立春立秋


      手少陽:雨水大暑秋分立冬


      足太陽:驚蟄小滿芒種


      手太陽:春分


      足陽明:清明穀雨小暑


      手陽明:立夏


      足厥陰:寒露霜降


      心主:小雪


      手心主:大雪


      手陽脈:夏至


      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足太陽、足少陽、足陽明;足脈有三陰三陽。


      手陽脈有手少陽、手太陽、手陽明,手三陽完整。


      手陰脈有手太陰、手心主、心主。無手厥陰之名。


      全文檢索搜尋亦未見“手少陰”。


      《易緯通卦驗》“十三脈”,夏至應人手陽脈應為手三陽脈,非為單獨一脈。心主與手心主應為同一脈,本為手少陰。故總共為足六經,加上手三陽、手二陰,共十一經脈。此書以六爻附會手足十一脈,不免重複而牽強附會。漢末仍然是十一脈,而不是十二脈,十三脈。


      《揭秘敝昔遺書與漆人-老官山漢墓醫學文物文獻初識》中雲“經穴髹漆人像上標記的紅色粗線共22條,均在身體兩側,呈左右對稱縱向分佈,每側各11條。單側11條紅線中,正面5條,背面4條,側面2條。”這不正好是十一經脈嗎?


      又認定為十二經脈的清單:

      baoxiang

      圖片來自《揭秘敝昔遺書與漆人-老官山漢墓醫學文物文獻初識》一書


      除了“別脈”與“有過之脈”剩下十二脈之中,“臂少陰脈”與“心主之脈”的關係,是確定到底是十一脈還是十二脈的關鍵。其中心主之脈618簡緊接著617簡。


      臂少陰脈:循筋下廉,出臑內下廉,出腋,凑脅。(《足臂十一脈》)


      臂少陰之脈:起於臂兩骨之間,之下骨上廉,筋之下,出臑內陰,入心中。(《陰陽十一脈》丙本)


      辟(臂)少陰脈,毄(系)掌中,循辟(臂)內陰兩骨之間,下骨上廉,筋之下,以上入肘內廉,出腝內陰,下出亦(腋)下,入心中。(老官山漢簡“十二脈”)這個或許是617簡,但沒有獲得618簡文字。


      首先這裡“下出腋下”有斷句錯誤。正確的斷句:


      辟(臂)少陰脈,毄(系)掌中,循辟(臂)內陰兩骨之間,下骨上廉,筋之下,以上入肘內廉,出腝內陰,下出亦(腋),下入心中。(老官山漢簡“十二脈”)


      《陰陽十一脈》與老官山漢簡十二脈的臂少陰脈,均循行於手臂陰面“兩骨之間”,即橈骨與尺骨中間,“入心中”,這正好是“手心主”的循行部位。


      同時,老官山醫簡《逆順五色脈藏驗精神》雲“心出辟(臂)少陰,肺出辟大陰,腎出骭少陰,胃出足大陰”(715簡)。“心氣者赤,肺氣者白,肝氣者青,胃氣者黃,腎氣者黑,故以五藏之氣□”(696簡)。明文臂少陰是“心臟脈”。


      “老官山漢墓出土醫簡《十二脈》較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十一脈”系統多記載1條“心主之脈”與現行《靈樞·經脈》“十二脈”一致,既是現時發現的最早文字記載“心主之脈”循行和病症的文獻,也是迄今發現最早用文字完整記載“十二正經”的經脈循行和病症的文獻。”論述未免武斷。


      這段敘述,是基於認為“心主之脈”不同於馬王堆帛書“十一脈”體系,並且認定“心主脈”不是“手少陰”,認定《靈樞》“十二經脈”體系是直接的傳承漢代,僅僅是名稱出現不同,比如多了“手厥陰”。《靈樞》可以名稱不同,帛書,漢簡不可以异名。


      而實際“心主之脈”本來就是手少陰,即臂少陰。手心主與手太陽相表裡,是《删繁》到《脈經》《千金》的明文。“心出中沖,手少陰也”也是《靈樞》明文,手心主即手少陰,同樣可證於《太素》《甲乙》《删繁》《脈經》《千金》。


      未知何故,老官山研究出版或發表的文字,現時似乎都未提及“心主之脈”618簡釋讀簡文,不提供對比。在現有文獻被普遍誤解的基礎上,獨尊明代以後的十二經脈體系的《靈樞》,先入為主去解釋漢代,無非是倒果為因。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做任务
    • 发布内容
    • 签到
      繁體
      客服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