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帛書《十一脈灸經》見連結:https://www.chaodianhome.com/866.html
1、黃帝內經前還有不少關於脈學的書籍,說明經脈經過了一個比較長的發展時期。
2、《足臂十一脈灸經》與《陰陽十一脈灸經》所記載的治療方法都僅有灸法,此時還沒有針法,為什麼? 因為模型的劃分還不精細,不足以產生針法。 或者即使產生,還沒有流行。
3、十一脈的排列和循行線路都很簡單,說明此時的脈學模型還很粗糙。
4、《足臂十一脈灸經》主治疾病有78種,但尚未對疾病進行分類,也是和為何沒出現針法同樣的原因,此時的中醫模型還非常簡陋。
5、《陰陽十一脈灸經》在《足臂十一脈灸經》的基礎上對11條脈的循行及主病作了較大的調整和補充,以先陰脈後陽脈的原則,來確定各脈的排列次序,成書晚於《足臂十一脈灸經》。 這跟陰和陽的符號開始大面積使用有關,說明陰陽的出現和使用也並非不可追溯。
6、《陰陽十一脈灸經》將各脈的病候按致病原因的不同,區分為“是動病”和“所產病”。 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將疾病進行歸類了,《難經》也是用的“是動”、“所生”。 “是”,直也,從日正,《說文》,十目燭隱曰直,以日為正曰是。 我們不能按照我們主觀的認識以為“是”是一個動詞,不用翻譯。 其實它指天度,“是動”則違天度,以此來指疾病產生原因。 “所產病”則指疾病所表現出的症狀。
7、《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的經脈的起點多在腕踝部附近,說明最初的經脈循行路線製定也參攷實體結構,多取人體骨骼關節的連接處。
8、《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的經脈循行方向自下而上,各脈之間不相接續,而且與內臟不相聯系。 說明此時還未出現“臟腑”模型。
9、此時未出現三陰三陽模型。
10、由十一脈到十二脈的變化源於“天度”越來越準確,模型需要不斷修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