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国易学 中国易学 关注:640 内容:651

    易学中预测术的分类有哪些?(三)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超典 > 解密易学 > 中国易学 > 正文
    • 中国易学
    • 大家好,我们继续接着上次的预测学的分类继续说下去,由于内容比较多,所以分段解说。
      第七类,“梅花易数”
      此术源远流长,如风觉鸟占之法,坐端之法,望气之法(望气之法需要结合占星术)等等,都早就有发端了,至北宋邵康节先师的《新编邵康节梅花观梅拆字数全集》而集其大成。
      其法以“体用”为主,而又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体用。以卦象生克为主,又不拘泥于生克。区分远近内外,察别动静主克,又灵活体悟易理,生活之理,兼采“三要”,“十应”之外形,并也兼顾,易经爻词,可以看作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古易筮法和断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和丰富完善。书的后两卷论述了测字之法,也可以看做是后代测字术的发端。
      其法虽然简洁,实则高深难测。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而对预测师内心境界(心法)要求甚高,所以此术也称为“梅花心易”。大凡课内固有信息很少,而需要从外界大量摄取信息(即“远取诸物,近取近身”)。比如梅花易数,测字术,小六壬等等。若仅仅从课内固有的信息量多少,来划分预测术层次高低的话,那么确实这些都是小术,只能算低层次的预测术了;若以对心法的要求高低作为标准来看,则反而是真正的高级术数。为什么呢?因为课内固有的信息量少,需要从外界大量的摄取信息,才能回答求测者的很多问题。求测者问到了,你不能说,“我没有办法来回答”,所以需要从各方面找信息,来作进一步的判断。而三式术呢?由于课内固有的信息已经足够丰富,相对来说基本上用不着(或者极少)再从外界摄取信息,所以对心法的要求远远低于梅花心易。这里需要讲下,对待梅花易数有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是,觉得太简单了,而加以轻视,故而不学。才看几天的书就觉得没有意思,去学习其他高级的预测术了。二是,觉得太过灵活,而难以掌握,所以最终也只得放弃,实在可惜。实际上梅花至少有如下优点:
      一,可以达到对八卦,六十四卦的万物类象的认识和熟练,而这恰恰是众多术法的基础。
      二,是对八卦之先后天方位,数目,宫位,五行,天干地支,季节月令等等有明确的认识,这也正是几乎一切术法的根本。
      三,可以借此训练心法(“灵感思维”和对周围人、事物运动变化的吉凶敏感能力),就心法而言,严格来说是一切术法的根本。可能有人认为,比如八字术之类的,算一个人终身的固定信息的术法,不需要心法,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可以说,一切术法都要需要心法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您要想学其他术法,那么也是有必要先学梅花易数的。而且就梅花易数而言,还有如下优点:
      一,它的简单随意,灵活多变,而又有章可循,是最符合周易的“简易”“变易”和“不易”的三大原则。
      二,是其体用精神和用先天八卦数及后天八卦方位,正是体现了易学“以先天八卦为体,以后天八卦为用”的运用原则。
      三,是象数与易理的并用,以卦象和易理来解释判断,也符合周易的本意。
      从上述三点可以看出,梅花实际上是最忠实于周易,最接近周易本旨的一门术法。况且若以起卦的快速而言,则众多术法无可比拟。
      第八类,“占星术”
      主要以天文星象为基础,观察日月五星(称“七曜”或者“七政”),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十二建星,黄黑道等等的运动变化,相互作用关系来判断天灾变异,以及帝王将相之吉凶。但是众多的“星”中,却有一部分星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或者讲是目前科学技术无法探测到的),从而成为一种虚拟的星体(也可能是一些大能量的暗物质)。
      占星术最初,只是将天空中的重大星体与帝王将相等“大人物”相对应,或者与地数上(主要是华夏名族区域)的山川地理与分野相对应,故只能判断天灾地理的变异,以及帝王将相之类的大人物的吉凶。但是发展到后来,被用来与人的出生时间相结合,即特定的时间对应特定的星空,这么一来,占星术便走下神坛与算命术结合了,形成了星命术。而占星术自身反而逐步衰落了,因为它的用途比较有限。
      好的,今天就说到这里,下次继续接着讲预测术分类。有喜欢易学的朋友如果看的此文章请关注我,我会陆续发表一些关于易学的文章,发表一些大家都能学得会的易学。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做任务
    • 发布内容
    • 签到
      繁體
      客服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