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讲阴阳原理,也是最后一个,看似简单的阴阳二字,其实包罗万象,易学就是围绕着这个在阐述宇宙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那么我们今天讲的就是阴阳互化原理。
古人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事物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已经认识到了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变化,一般出现在其发展变化的及其阶段,也就“物极必反”。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它们是密切相关的。阴阳消长的过程中,又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导致了阴阳的消长运动。比方说,寒暑的更替,我们知道“由春温到夏热,阳长则阴消”,如果发展到夏热,到了极点,它就会向寒凉转化。它就成了由热向凉转换的一个起点。然后呢?阳渐渐的消退,而阴渐渐的生长。秋凉到了冬寒,阳消一直发展到冬寒的极点,那就是,向温暖转化的起点。那么其后阴渐渐的消散,而阳渐渐的生长。如此往复循环,年复一年。总之,什么叫阴阳消长呢?就是说,阴少了点,那么阳就会多一点,阳少的时候,阴就会多一点。比方说,您今天高兴多了一点,肯定悲伤就少了点,您今天善心多一点,必定恶心就少了点。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
那么,阴阳为什么能转化呢?我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会发现一个自然道理,就是阴阳转化的原理。这个和刚才我们讲的几个例子是一样的。您看,从冬至到夏至,是天气越来越热,温度越来越高的一个过程。到了夏至,气候的温度到了极点,那么,它还会不会继续热下去呢?这个是显然不会的。于是从夏至开始,一直到冬至,这是一个越来越冷的过程。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人们发现任何一端,如果到了极限,它自然会向着另外一方面去转化。这个原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里,讲的其实就是乐极生悲道理。所以说,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它自然会向着另外一个方面去转化。您看我们每个人的寿命,它都是有极限的。这个所谓的寿命,无非就是生的过程,等到了生的极限,自然会转化为死,也就是生的对立。
既然可以转化,我们是不是可以转凶为吉呢?转凶为吉,最直接的方法,圣人告诉我们,叫转凡为圣。因为“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所以我们要从因上去改变,这才是真正的改变。这个结果,说白了,您是改变不了的。那我们又如何转凡为圣呢?我们讲过,您是凡夫,您就有凡夫的境遇,您是圣人,您就有圣人的境遇。转凡为圣的第一步,佛家叫做戒,也就是要守戒律,对于我们来说呢?就是要转恶为善,转恶为善的第一步,就是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善恶?现在,我们看到社会上很多人,存在着善恶不分的现象,甚至说存在着以恶为能,以丑为美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戒,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真正的勇敢,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你可以决定不去做什么。这是第一步,以戒为师,知善恶,明因果。
然后第二步,就是转识为智,就是真正的理解宇宙自然的法则,真正的知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叫明明德,就是把您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您智慧了,您所有的思想行为都与道吻合、与道相应。那么就会与道产生同频共振。从而达到孔子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每个思想,每个行为都是符合道的,因此他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这就叫随心所欲。心里想什么都不会逾越这个“道”的规矩,这是为什么?我们道家称之为“逍遥”。所以,我们每天去争取,去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自由,为了人生的自由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为了财富自由,想买点什么,可以去买。为了思想的自由,想学习点什么,都可以去学习的。然而呢?您至今一点也不自由,您甚至都没办法陪家人去度一个假,您都没时间陪父母吃顿饭,您甚至连学习的时间都没有,你们已经被自己封闭了。所以,我们追求的所谓自由都是相对的,都是有限的,我们要努力把自己从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欲望的禁锢解放出来,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多做些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事,而不是沉迷于某些虚拟的世界,那样您才有逍遥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努力是为了什么?努力是为了让您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吉祥,越来越真实,而不是让自己整天心事重重,更不是为了工作越来越卓越,而失去了家人。您明白了吗?说了这么多的例子,就是要如何做一个明命德的人。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什么是“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规律去办事,能够依照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发挥您的创造性,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成就您的事业。
好的,今天就说到这里,如果有喜欢易学的朋友看见此文章,请关注我,我会陆续发表一些关于易学知识的文章,去发表一些大家都能学得会的易学。感恩大家!
易学之何为阴阳互化?
超典,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题:易学之何为阴阳互化?
链接:https://www.chaodianhome.com/9942.html
注: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或者其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标题:易学之何为阴阳互化?
链接:https://www.chaodianhome.com/9942.html
注: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或者其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