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是一種預測方法,民間叫六爻卦法或者金錢卦,正宗叫法是納甲筮法,或者稱為火珠林法。它是由易經的八卦,六十四卦模型演變而來的一種術數法門,它的預測範圍可以很廣,預測條目可以很細,使用時間也很長。
最早還是採用蓍草占卜法,即大衍筮法,取50顆蓍草的莖用於演算,這種方法記載在易經篇章裡,應該是成型與漢代之前,但是這種方法很繁瑣,浪費時間,排一個卦出來要很久,但是蓍草佔算是將易數用於建模的很原始的易佔方法了,我們之前說過蓍草佔的原理,見帖子:占蓍。
由於方法的複雜,所以後人自然會想到要簡化占卜的模型,這就產生了“以錢代蓍”,蓍草佔裡只是融入了八卦模型和易數節點,並沒有擴展幹支和八卦排法,於是後人就開始想辦法讓這個簡化的模型豐富起來,這就是漢代京房的功勞了。
無論京房的易數是否有傳承,但是他開創性的將八卦分八宮,將八卦配幹支,將六爻配上六親……四庫全書子部也在京房易傳序言中提到:其以八卦分八宮,每宮一純卦統七變卦,而注其世應飛伏遊魂,進退遊歸魂諸列。下卷首論聖人作易揲蓍布卦; 次論納甲法; 次論二十四氣候配卦,與夫天地人鬼四易,父母兄弟妻財官鬼等爻; 龍德虎形天官地官與五行生死所寓之類。蓋後來錢蔔之法實出於此。 故項安世謂:以京易考之,世所傳火珠林即其遺法,其以三錢擲之,兩背一面為拆,兩面一背為單,俱面為交,俱背為重,將理數象占緊密結合。
所以京房算是納甲筮法的鼻祖,而公認的《火珠林》也起源於京房的納甲體系。我們之前論述過納甲的易數原理,見帖子:納甲模型原理(象數理),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納甲將八卦與天干和地支進行配對,本質上除了從易數上補八卦的週期差,使得“易與天地准”,模型無誤差,另外也是將八卦內的爻配上幹支從而進行易象的豐富,更好地對事物做出預測。由爻的幹支(六爻用支),我們就可以很形象地做出強弱旺衰的對比,形象地做出生克制化刑墓的判斷,同時因為時間體系也是六十甲子體系,所以必定要使得八卦結合幹支才行,必定要納甲,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納甲的重要性。
自從京房易學在西漢出現以後,數千年來流傳不衰,歷代都有學者對此術進行研究、充實、修正、提高,其著作層出不窮。 如晋代的《洞林》、唐宋時的《火珠林》、明代時的《斷易天機》、《蔔筮元龜》、《易林補遺》、《易冒》、《蔔筮全書》,以及前清的《易隱》,乾嘉之後的《增删蔔易》與《蔔筮正宗》。
但有一點要清楚,到了《火珠林》時,六爻的模型已經完善,整體模型已經不再變動了(先忽略後世的新派自創模型增減符號的做法),其後的朝代基本都是圍繞著“論法”展開,或添加完善,或修改補充等,什麼叫“論法”,我們知道命理有論命方法,六爻這些占卜的法門自然也要擴充占卜的步驟和方法,本質上是由哪些環節引發聯想,引發靈機,僅此而已。
我們來看看後世的“論法”是怎麼發展和變化的:
西漢時,將陰陽五行日月星辰納入卦中,用數學積算(卦氣說:夢喜)的模式推斷灾祥。 其易學體系共納陰陽五行、干支、卦變、世應、六親、星宿、節氣、五星、建候、消息、飛伏、積算於其中,天地人三才合一,為當時主要方法。可以看到此時有融入星占,因為本身京房最早就是星官。
到了東漢,有《易緯》,到了南北朝,這時候分為兩派,一派主研納甲體系,一派主研卦氣說(夢喜的卦氣說)。可以發現什麼?一派是朝著後世的六爻方法探究和延伸,一派是想一直深入八卦與二十四節氣的研究當中去。
到了五代末年,宋始,《火柱林》問世。相傳是陳摶老祖的師傅麻衣道人所著,《火柱林》的理論繼承發揚了京房的納甲筮法,是後世諸多六爻書籍參考依據。基本到這裡六爻的整體模型就沒怎麼變動了。《火柱林》法於現代的方法其實還是有所不同,主要是取用神以及推斷步驟,我們知道取用神在現代無論是在六爻中,還是其它占卜方法中,還是在命理中都比較重要,不是說古代不重要,只是側重不同。《火珠林》開篇的六親根源節中即言:卦定根源,六親為主; 爻究旁通,五行而取。卦定八宮,本宮為主,乃是根源,由此本宮而衍生演變出其它七卦,其它七卦之下也各伏本宮之六親爻,故其取用神用本宮,斷吉凶也用本宮,這一點就與現代不同。而按照我的實踐經驗,我是從來不把方法定死的,這樣只會限制住自己的思維,所以我是認同現代的靈活取用神法。還有《火柱林》除了主卦,其它七卦之下也各伏本宮之六親爻。而現代是只以主卦定六親,這點上,我讚同《火珠林》的取法,靈活。
到了宋代,我們知道宋代是“易數”發展的一個高峰期,也有很多的易佔方法誕生,比如邵雍這位易學大家,《梅花易》也是借用了六爻的殼。邵雍深知易佔原理,他即沒有偏向卦氣論,也沒有完全偏向易數,更沒有在易佔方法和易理上糾纏不清,邵雍的代表作有《黃極經》。
到了明代,這是易佔方法演變最多的朝代之一(還有清代)。這個時候的易學大家有劉基,姚廣孝,張星元等,劉基著有《黃金策》,張星元在《火柱林》、《黃金策》基礎上發揚繼承,著有《易林補遺》。《黃金策》也是後世除了《火柱林》外的重要參考書籍。
到了清代及其後,關於六爻的著作就有很多了,比如:《易冒》、《增删補易》、《卜筮正宗》、《易隱》以及民國的《周易尚氏學》等等,《火柱林》之後的這些著作只能算是方法的延伸期,側重期,模型並無變化,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側重的。有人認為《增删補易》重理不重像,不注重世身卦身和神煞的用法,五行的生克講的很細緻,但忽略了六爻取象環節,而《增删補易》也大篇幅反駁《易冒》的斷法,而《易隱》被認為是重象不重理,與《增删補易》反著來。又有其它人對這些書持有不同看法,這個看個人境界定,不能一概而論。
按照我的理解,自從《火柱林》後六爻的模型固定後,其它的書籍無非是斷卦步驟的不同,方法側重點不同,無論是採用這些書籍中那些理論,都可以找出來現實中適用(斷准)和不適用(斷不准)的案例,不信的話,你們可以自己試試,而我一向是不拘泥於哪種方法的,誰最先想到就用哪種,哪個步驟引發了我的靈感,我就順著這個步驟深入下去。
現代也衍生出了很多的六爻門派,看這個帖子:六爻的派別。看到帖子中“易隱派”已經在開始動模型了,因為如果按照現有的六爻結構和框架,不動模型,不增加符號是難以算長週期和終身卦的,因為你利用現有的卦,你引發不了終身(數十年)的聯想,假如僅僅是把爻內的六數簡單地劃定年份,那遠遠不夠,雖然我不知道這派有沒有增加六爻的結構以及符號,但是如果讓我來為六爻分配的話,應該能分配不少長週期節點,只是沒有必要,四柱命理已經很完善了,沒必要畫蛇添足。
六爻納甲法的發展週期大致如此。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